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二)

桑林閒觉疏黄减,菜陇贫怜嫩绿添。

秋水接潮还潋滟,晚风吹雨乍廉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翻译

在桑树林中悠闲地察觉到黄色逐渐减少,
菜田里的绿色因贫困而显得更加娇嫩且增多。

注释

桑林:指种植桑树的树林,与养蚕业有关。
閒觉:闲暇时的察觉或感觉。
疏黄:稀疏的黄色,可能指落叶或枯黄的桑叶。
贫怜:因贫困而令人怜悯,这里形容菜田的贫瘠。
嫩绿:鲜嫩的绿色,形容菜苗生长良好。
添:增加。
秋水:秋天的水面。
接潮:与潮水相连,形容水面宽阔。
潋滟:波光粼粼,形容水面明净而有光泽。
晚风:傍晚的风。
吹雨:刮起风雨。
乍:忽然,突然。
廉纤:细小,形容雨丝轻盈。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乡村风光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首句“桑林閒觉疏黄减”中的“桑林”指的是桑树成林的地方,“閒觉”意味着空闲、悠闲之意,这里暗示着秋天的宁静与闲适;“疏黄减”则形容桑叶在秋风中逐渐变黄且稀少,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秋意。

次句“菜陇贫怜嫩绿添”,其中“菜陇”指的是种植蔬菜的小块土地,“贫怜”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小田地的一种同情之情;“嫩绿添”则描绘出新长出的菜叶是那样的幼嫩与生机勃勃,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第三句“秋水接潮还潋滟”,诗人通过对秋天河流与海潮相连的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丰富感观。其中“潋滟”一词形容水波纹理之美,是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水面光泽和动态的优美字眼。

末句“晚风吹雨乍廉纤”,则捕捉了秋日傍晚时分,微风轻拂、细雨绵绵的情景。这里的“乍”字用来形容风声或雨声,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廉纤”一词则描绘出细雨如织的纤细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田园生活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美和语言艺术。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一)

芡觜静缄秋水碧,梨腮深抺夕阳红。

近来诗社争相胜,幽讨冥搜字字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十五)

人言会饮辰嫌酉,我为求医日问除。

老去谁能遵百忌,秋来只欲上三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给散告帖

曾随骁将远追奔,勇冠诸军继虎贲。

圣主念功知有自,一时高下拜新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其九)

步入芳丛脚自轻,看来群卉眼偏明。

和羹有实休疑晚,况是东君旧着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