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山居生活图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联“竹里乌皮几,山中白板扉”描绘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简朴。竹林掩映之中,摆放着几案,几案上覆盖着乌黑的皮革,门前则是用白色木板制成的门扉。这样的场景,既显现出居住地的自然与野趣,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质朴与闲适。
颔联“家贫酒不乏,诗拙貌能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尽管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家中不缺美酒,这或许象征着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内心的满足与享受。同时,“诗拙貌能肥”一句,运用了幽默的比喻,将诗人的外貌因沉浸于诗歌创作而显得丰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投入。
颈联“鸟怪人声去,云兼日气飞”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外界的和谐相处。鸟儿对人类的声音感到好奇或惊异,选择离开,而云彩则在阳光的照射下飘动,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深刻理解。
尾联“墙东那用避,名姓本知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与隐私的淡然态度。墙东,可能是指隐秘之处,诗人表示无需刻意躲避,因为自己的名字本来就少为人知,体现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