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即事(其三)

竹里乌皮几,山中白板扉。

家贫酒不乏,诗拙貌能肥。

鸟怪人声去,云兼日气飞。

墙东那用避,名姓本知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山居生活图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联“竹里乌皮几,山中白板扉”描绘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简朴。竹林掩映之中,摆放着几案,几案上覆盖着乌黑的皮革,门前则是用白色木板制成的门扉。这样的场景,既显现出居住地的自然与野趣,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质朴与闲适。

颔联“家贫酒不乏,诗拙貌能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尽管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家中不缺美酒,这或许象征着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内心的满足与享受。同时,“诗拙貌能肥”一句,运用了幽默的比喻,将诗人的外貌因沉浸于诗歌创作而显得丰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投入。

颈联“鸟怪人声去,云兼日气飞”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外界的和谐相处。鸟儿对人类的声音感到好奇或惊异,选择离开,而云彩则在阳光的照射下飘动,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深刻理解。

尾联“墙东那用避,名姓本知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与隐私的淡然态度。墙东,可能是指隐秘之处,诗人表示无需刻意躲避,因为自己的名字本来就少为人知,体现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村居

日日幽斋里,残书只自摊。

筋骸谢客便,乡土定交难。

湿酿苔衣厚,寒攻练袷单。

悠悠堪自厌,花鸟叹春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新春索居

春来任索居,青草上庭除。

向日凭乌几,因风检蠹书。

独行常隐竹,远害欲同樗。

无复看花兴,空惊鬓发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斋中独坐

经旬不出户,春草闭门深。

岂少为欢处,都无向日心。

云根披远画,竹韵谱新琴。

纵处尘嚣内,闲踪未易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雨中

散发向南轩,萧条昼掩门。

病嫌风力劲,静爱雨声喧。

饥鹤巡苔径,稚麛抵竹藩。

一尊空自遣,无可共清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