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其一)

水国波涛昼自阴,两厓拱木郁成林。

未论一旅兴王地,独惜三仁报主心。

赤羽不归航海戍,白鹇遥共落星沈。

英雄从古多遗恨,极目东流思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厓山吊古》是明代诗人潘豫之所作,通过对厓山这一历史地点的描绘与感慨,表达了对古代英雄遗恨的深沉思考。

首句“水国波涛昼自阴”,描绘了厓山所在水域的自然景象,波涛汹涌,即使在白天也显得阴暗沉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下来,“两厓拱木郁成林”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厓山两侧树木茂密,郁郁葱葱,仿佛自然界的守护者,为这悲壮的历史遗址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未论一旅兴王地,独惜三仁报主心”两句,由景入情,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历史人物的情感。这里提到的“一旅兴王地”可能是指古代战争中的战略要地,而“三仁报主心”则暗示了古代忠臣为君主效命的决心和忠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忠臣们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惋惜之情。

“赤羽不归航海戍,白鹇遥共落星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赤羽可能象征着古代将士的旗帜或军令,这里暗示着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白鹇与落星沈则是自然界中的意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们命运的同情与哀悼。

最后,“英雄从古多遗恨,极目东流思不禁”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认为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往往都充满了遗憾,他们的功业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铭记与怀念。诗人站在东流的江边,思绪万千,无法抑制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遗恨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精神的崇高敬仰。

收录诗词(4)

潘豫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山吊古(其二)

驻跸当年帝子魂,鹃啼陵木不堪论。

翠华影没馀云树,黑气烟沈向海门。

正笏朝衣谁劝讲,断维祭器竟先奔。

只今独有厓前月,长照荒林怨断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观鱼台

洑岸沿堤灌木阴,高台晴色散披襟。

清秋一寄知鱼兴,千载空悬傲吏心。

濠上绪风吹夕照,天边鸣籁入寒林。

向来延睇苍烟迥,名迹荒凉共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杯渡山

闻说禅踪此旧游,一杯飞渡渺沧洲。

山前卓锡泉犹有,岩上悬枝钟尚留。

石柱高标千古胜,兰花静挹四时幽。

登临欲觅烧丹诀,翘首层峦紫气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游凤凰岩

浮岚缥缈留芳迹,远隔尘寰开绝壁。

烟光一片接沧溟,万仞芙蓉削天碧。

奇情胜概近蓬瀛,石室玲珑紫翠盈。

松风涧水调丝管,瑶草琪花照眼明。

凤翔千仞周八极,一览德辉暂栖息。

轩翥宁同凡鸟群,文采欲绚青山色。

何时振翼五云边,梧叶秋风漫自怜。

只今佳气复缭绕,丹穴应知胜昔年。

登临竟日穷幽境,惊飙飒飒轻裾冷。

菊丛缀玉带晴晖,古峡寒潭照秋影。

徘徊展眺物华新,脚踏芒鞋破绿茵。

扶筇直上飞云顶,举手不觉摩苍旻。

醍醐漫倒和烟吸,带醉狂歌山鬼泣。

达人对境须旷观,牛山何必空于邑。

仙岩灵秀岂寻常,英髦接踵争翱翔。

赓歌杂遝叶韶濩,群羡海邦多凤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