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无情谁似东风薄,相见那思雪夜初。
欲把红颜借桃杏,便教枝上白纷如。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首句“无情谁似东风薄”运用拟人手法,将东风比作无情之人,形象地表达了春风吹落花朵的残酷景象。接着,“相见那思雪夜初”一句,通过对比雪夜初见与春花盛开的不同情境,进一步强调了对春花短暂美好的珍惜和怀念。
后两句“欲把红颜借桃杏,便教枝上白纷如”,诗人想象着将春花的美丽借给桃杏,使得原本应是洁白的桃杏之花也变得如同春花般绚烂多彩。这种奇特的设想,既是对春花美好瞬间的追忆,也是对生命短暂而绚烂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不详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月地云阶满意开,牵花准拟尚裴回。
抗琼解佩已仙去,骇绿纷红徒后来。
试因子墨赋瑰姿,独记朝容在一披。
著粉直嫌妆太白,只今何似梦中时。
一声横笛晓林空,知是春风十日东。
来岁花时在何处,探芳还有几人同。
尘劳昏独志,禄利蚕良心。
扫地香一炉,澹然清兴深。
假寐顷刻间,烟霏遂盈襟。
联翩珊瑚钩,逼人何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