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辇道花残愁暮春,越王台下草如茵。

山川半入蘼芜色,城廓全销车马尘。

几树人家临曲水,隔溪渔火是迷津。

物情生态俱无赖,拄杖行歌逐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慨。首句“辇道花残愁暮春”以“花残”暗示春天即将逝去,而“愁”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接着,“越王台下草如茵”一句,通过“草如茵”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绿意盎然的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既衬托出春天的生机,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山川半入蘼芜色,城廓全销车马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氛围。山川间弥漫着蘼芜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余晖;而城郭中尘埃尽消,则暗示了繁华与喧嚣的暂时退场,展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之美。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时间流转中的静谧与思考。

“几树人家临曲水,隔溪渔火是迷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几户人家依水而居,溪边的渔火在夜幕中闪烁,仿佛是引导迷途者的灯塔,既温馨又神秘。这一景象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物情生态俱无赖,拄杖行歌逐隐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的万物还是人类社会的生态,都充满了不可抗拒的魅力,值得人们去欣赏和探索。诗人选择以拄杖行歌的方式,追随内心的呼唤,寻找心灵的归宿,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1)

苏景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虞部崙山欧公

一代文章见国工,清词高调几人同。

不因下榻逢徐稚,谁识通家是孔融。

令尹关前占紫气,大夫台上赋雄风。

瑶池咫尺蟠桃宴,玉液琼浆怅望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民部叶公时以楚艾中丞荐起

高卧罗浮二十春,读书谈道不知贫。

讵期止辇收颜驷,敢谓逃名似子真。

蹭蹬一官还报主,萧条双鬓岂谋身。

题诗尚忆梅花句,为掇芳华寄楚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家

荡子乘春恣冶游,银檐半臂紫霞裘。

贪看鞠蹴盘中戏,不解琵琶曲里愁。

骂坐但能狂使酒,迷花空自学藏钩。

自言行乐千金少,笑杀东家老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忆昔

日落荒台啼野鸦,当时歌舞美人家。

唾残银杏犹凝滤,醉染夭桃尚着花。

漫忆娇声传懊恼,似纡长袖转横斜。

只今漂落知何处,独倚危栏听暮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