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安平镇

又来经旧镇,指点七鲲洲。

父执多青眼,军民半白头。

楼高边海戍,路隔瘴云秋。

不尽当年感,何心话壮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树梅所作的《重至安平镇》。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旧镇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回忆。

首句“又来经旧镇”,点明了诗人此次是重返曾经熟悉的地点,流露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情感。接着,“指点七鲲洲”一句,通过具体地点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能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回顾往昔的景象。

“父执多青眼,军民半白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长辈们以亲切的目光对待诗人,而军民百姓则大多已步入老年,白发苍苍,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思考。

“楼高边海戍,路隔瘴云秋”描绘了安平镇的地理环境和季节特征。海边的高楼见证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的辛劳,而秋季的瘴云则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挑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对边防战士的敬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最后,“不尽当年感,何心话壮游”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去种种情感难以言尽的复杂心情,以及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对于曾经豪情壮志的游历不再轻易言说的态度。这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这首《重至安平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0)

林树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曹侯既兴水利乃巡田劝农赋此以颂

山郭新晴野草香,薰风吹动葛衣凉。

劝农遍种三杯粟,引水新开九曲塘。

事事便民真父母,心心报国大文章。

昨朝应有村儿女,争看先生笠屐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登凤山县新筑城楼

百尺层楼踞凤山,山高直欲控诸蛮。

新城得地成强圉,旧治他时作外关。

从此筹边消战气,最宜观稼念民艰。

众心已信坚如许,烟火人家好市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从曹侯巡山即事

巡山不惮历崎岖,亦有壶浆在道途。

孝弟从风徵雅化,田园指日辟荒芜。

秋声作雨千林合,峦势如波万派趋。

要使边军知号令,深宵露立尚弯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重至台江闻湘云已化去三载矣

台江不若湘江深,湘竹湘云愁我心。

难买欢情到白首,人生何用多黄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