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吴明卿(其五)》中的一节,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勉励之情。
“长吏应怜道路傍”,开篇即以“长吏”称呼对方,显示出对友人身份的尊重。同时,“道路傍”暗示了友人在旅途中的辛劳与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生活的关切和同情。
“三年参佐有辉光”,赞扬了友人在过去三年中担任参佐职务时的出色表现,用“辉光”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友人的成就与荣耀,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才华与贡献的肯定与自豪。
“纵书下考关何事”,这一句转而探讨了关于友人仕途的担忧。诗人提出即使友人的考核结果不佳,也不必过于在意,体现了对友人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和对友情的深厚信任。
“不必诗名入荐章”,最后两句则进一步鼓励友人不必过分追求文名或诗名,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人生观的体现,强调了务实与贡献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