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县学斋舍作

客来帷林候渔父,黉舍坐听三日雨。

诸生读书喧两庑,商羊飞来立当宁。

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亦自谐宫羽。

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

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

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

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宿县学斋舍时的场景和感受。首句“客来帷林候渔父”,写诗人以主人身份迎接访客,如同渔父般闲适。接着,“黉舍坐听三日雨”表达了诗人静心聆听连日雨声,寓含对学术宁静的向往。

“诸生读书喧两庑”描绘了学子们勤奋读书的热闹景象,而“商羊飞来立当宁”则借商羊(传说中的瑞鸟)的形象,寓意吉祥与希望。雨声、书声与蛙鼓交织,形成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画面。

“蚓歌亦自谐宫羽”运用拟人手法,写蚯蚓鸣叫仿佛合着音乐节奏,增添了生动趣味。接下来,诗人通过“青苔上阶菌生柱,败壁淋漓籀文古”描绘出斋舍的古老与沧桑,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斋僮不敢开牖户,风撼庭柯啸饥虎”一句,以斋童的谨慎和风雨中树木摇曳的声音,渲染出环境的荒凉和内心的忧虑。最后,诗人借“南山老石烂成土,天漏谁能鍊金补”感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以及对社会疾苦的关注。

结尾处,“去年旱魃走吴楚,田家往往悲尘釜”提及去年的旱灾,表达对农民的同情,而“麦秋一饱方自许,莫教化作飞蛾舞”则寄寓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警示人们珍惜粮食,勿使辛劳化为虚无。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逸庵诗为吴子明作

日高三丈馀,先生睡初起。

雪屋烧暖香,行庖鲙冰鲤。

逍遥白毡巾,傲睨乌皮几。

钩帘对青山,倚杖看流水。

世事了不闻,无劳洗吾耳。

形式: 排律 押[纸]韵

祭顾玉山诗

于乎玉山翁,先世吴右族。

生逢元盛时,当路屡推毂。

辞荣乐萧散,竟蕴璞中玉。

早持万金产,转手授家督。

不为五岳游,家园莳花竹。

读书数千卷,旁覈聃与竺。

非无酒如渑,过客佳乃肃。

徒见驷马车,未若一儒服。

缁黄粲然者,待遇亦刮目。

常言性嗜诗,趣味胜粱肉。

兴来抉云汉,毫端注飞瀑。

词林采英华,琰刻播芬馥。

承平三十年,啸傲心自足。

世故一变更,十室九颠覆。

幽栖绰山下,拟比王官谷。

时余逃难来,憔悴如病鹄。

相见恨殊晚,姓名闻已熟。

夜饮嘉树轩,明朝杯又续。

高堂桂花秋,金钗剪银烛。

双歌棹觥船,洗我愁万斛。

一留两月馀,坐客常五六。

写图纪觞咏,坠水亦有曲。

连床可诗斋,清话屡同宿。

择邻移我家,岁晚安且燠。

奈何鼙鼓声,忽若雷震屋。

娄人悉惊散,我亦猿失木。

萍漂甫里东,卖文如卖卜。

感翁数相过,馈问慰穷蹙。

翁亦客槜李,远避赋蛇毒。

山川郁相望,诗筒时往复。

陵谷复一变,翁归理松菊。

松菊理未能,蒺藜俄困辱。

余舟榜笠泽,访旧宿西塾。

夜深屏舆隶,促膝语心腹。

春风旧池馆,荒烟秋草绿。

朝廷更化初,召役事重穋。

挈家赴临濠,星言去程速。

送行愧邹游,口占谢龟缩。

诗去秋复春,客来书满幅。

念我及儿辈,举室蒙记录。

自言多疾疢,经年在床褥。郁攸屡惊嚇,使我长觳?。

尚须手颤定,亲札寄篇牍。

安知仅逾月,遽尔闻不禄。

初疑传者讹,细问泪盈掬。

嗟余老异乡,知己失鲍叔。

芜辞叙畴昔,哀吟甚于哭。

神交死如生,歆此杯中醁。

形式: 古风

至正丁酉冬昆山顾仲瑛会客芝云堂适时贵自海上来以黄柑遗之仲瑛分饷坐客喜而有作属余及陆良贵袁子英等六客同赋

青巾西来食人肉,逃难西来采黄独。

上书不伏光范门,忍饥宁负将军腹。

玉山燕客客满堂,香柑新带永嘉霜。

分金四座照人眼,漱玉三咽清诗肠。

山中椰瓢大如斗,吴姬擘来荐春酒。

酒酣遥指洞庭山,为问木奴曾贡否。

频年两浙阻兵戈,黄柑绿橘不相过。

此时共享此佳果,胡不取醉花前歌。

汉庭传柑还赐宴,应念江南久征战。

圣恩有语复蠲租,可奈数州人已无。

形式: 古风

石箭头歌

南山烂尽苍云根,飘风势欲倾昆崙。

何物老砮作遗镞,神镵鬼削秋无痕。

沉沙不随戈戟折,太阴玄精壮冰结。

五丁假手出重泉,犹带尧时九乌血。

羵羊肝胆破,尼子走折足。

独有老于菟,坐啸风满谷。

猿臂将军骨已枯,苍头庐儿金仆姑,时乎时乎奈尔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