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宫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千百年来,陵墓和山谷变迁,古老的宫殿怎能留存。
我在周围徘徊,询问年长的人,只有永安门还屹立着。
游人们来自楚地蜀地,傍晚时分车马声嘈杂。
再也见不到那高大的楼阁,谁能想象它往日的辉煌。
感叹啊,蜀汉先主刘备,就是在这里兵败,灵魂消逝。
可能只是因为法正去世,才让你,诸葛亮,遭遇了焚烧的厄运。

注释

陵谷:指陵墓和山谷。
故宫:古代宫殿。
耆老:年长的人。
永安门:北京城门。
游人:游客。
楚蜀:古代地区名。
重楼:高大的楼阁。
昔日:过去。
蜀先主:刘备。
亡魂:灵魂消逝。
法正:蜀汉重要谋士。
公:对诸葛亮的尊称。
燔:焚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 苏东坡)创作的,名为《永安宫》。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是在表达对历史变迁和昔日繁华遗迹现今凋零的感慨。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这两句描绘了时间长河中的陵墓与古老宫殿的沧桑变化,只有少数建筑能够幸存于世。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诗人在漫步之间询问年迈的长者,关于昔日繁荣,只剩下永安门还能见证往事。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这里写出了许多游客涌向楚地和蜀地(今四川一带),到了傍晚时分,车马的声音此起彼伏,显得十分热闹。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建筑的无限感慨,因为现在已经看不到当年的辉煌,只有少数人才会去怀念那些曾经的荣耀。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这里的“蜀先主”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刘备,诗人感叹他因战事失败而失去了国家和尊严。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最后两句是说按照道理,应该是公正的法律来裁决生死,而不是像当时那样因为战乱而导致无辜者蒙难。

苏轼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战争、国家兴衰以及人伦悲欢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戏作贾梁道诗,并引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嘲子由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斲轮手,堂下笑桓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永叔会老堂

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

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自顾尘缨犹未濯,九霄终日羡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留题徐氏花园二首(其一)

莫寻群玉山头路,莫看刘郎观里花。

但解闭门留我住,主人休问是谁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