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像堂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这颗珍珠洁净无瑕,不沾染一丝尘世的气息。
它的光芒清晰可见,共有十八种不同的光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供奉着玉制佛像的堂内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的清净与世俗的隔绝。

"玉毫不着世间尘" 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玉佛像纯洁无染,不受世间污秽之物所沾染。玉毫,指的是佛头上的尖顶部分,这里用玉来比喻,既强调其珍贵,也突出了它的清净。

"辉相分明十八身" 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玉像的庄严与神圣。辉相,即佛的光芒,分明表示这种光芒清晰可见;十八身则是指佛的各种形象,这里可能是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描述这些形象的细致和栩栩如生。

"入夜无烟灯更好" 这一句,是对环境氛围的描写。入夜,夜幕降临之时,无烟灯,即不需要燃烧任何物质而发光的灯,这里的设定营造了一种超自然、神圣的氛围。

"堂中唯有转经人" 这一句,则是对场景中人物行为的描绘。转经,通常指的是念诵佛经或是手持经书缓缓行走。在这里,这个动作成为了这个清净空间内唯一的人为活动,强调了宗教仪式的宁静与专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佛像及其所在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题杨秘书新居

爱闲不向争名地,宅在街西最静坊。

卷里诗过一千首,白头新受秘书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故僧影堂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

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晖师影堂

日早欲参禅,竟无相识缘。

道场今独到,惆怅影堂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题渭北寺上方

昔祭郊坛今谒陵,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喜见当时转读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