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

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诗閒客渡江来。

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

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焦山寺中云雾缭绕,高高的塔楼与平台相接。
诵经的圣僧乘船渡海离去,寻找诗意的闲客乘舟江上而来。
雷声轰鸣时古树间蜈蚣显现,太阳转动下屋檐空荡,燕子归巢。
桌上的《楞严经》完好无损,昆明我又见到新的灰烬,或许寓意着新的开始。

注释

焦山寺:一处寺庙名。
白云堆:形容云雾缭绕。
危楼:高耸的楼阁。
圣僧:修行有道的僧人。
蜈公:可能指蜈蚣,一种节肢动物。
昆明: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个地方。
新灰:可能指新的灰烬,暗示时间流逝或事物更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精彩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 这两句开篇描绘了焦山寺坐落在一片白云之中,楼台高耸险峻,给人以遥远超脱尘世的感觉。

"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诗閒客渡江来。" 这两句则转向人物活动,一个是持咒的圣僧似乎在进行某种修行之旅,而另一个閒客则是在追求诗意的生活,他们的行动方向相反,但都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景象,一方面是雷声中古树的蜈蚣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太阳在空檐下移动,而燕子归巢,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寺庙四季更迭、生机勃勃的景致。

"案上楞严都好在,昆明又见有新灰。"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坐在案前,研读佛经(《楞严经》),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适,同时,昆明(可能指某个地方)又有新的生活迹象出现,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新的开始或希望的期待。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远的意蕴和流畅的语调,构建了一幅充满禅意与哲思的画面。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短歌

腰宝剑,背瑶琴,燕云万里金门深。

斩邪诛佞拱北极,阜财解愠歌南音。

驾骅骝,御狐貉。度关山,望河洛。

况是东南宇宙窄,桑田变海风涛恶。

劝君一醉千日醒,世事花开又花落。

形式: 古风

越州歌二十首(其十七)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姬。

记得那年三五夜,快行擎驾倒行归。

形式: 七言绝句

越州歌二十首(其十一)

集芳园里策奇功,丞相南行面发红。

留得紫绵三百曲,风吹雨打并成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越州歌二十首(其一)

淮南西畔草离离,万楫千艘水上飞。

旗帜蔽江金鼓震,伯颜丞相过江时。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