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高叔嗣的诗《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永和即将赴任真定学府的离别之情。首句“厌事尝疑抛县印”写出了陈永和对于繁琐公务的厌倦,暗示他可能曾有过弃官从教的想法。次句“之官又见向儒宫”则描绘了他新的任职方向,即进入教育领域,回归儒家的学术殿堂。
第三句“城临沱水新桥在”描绘了真定学府所在之地的环境,新桥映衬着古城,显得清新而宁静。第四句“路绕恒山旧驿通”进一步点出道路状况,暗示友人将沿着历史悠久的驿站前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第五、六句“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通过想象当地人士对陈永和的欢迎以及询问他的年龄,流露出对友人新生活的关切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诗人以自己曾经在教书生涯中的经历,表达对友人即将面对同样教书生涯的共鸣,青毡之恨,寓含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守。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寓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