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登临幼山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幽静与雄伟。
首句“殿角才馀一握天”,以“殿角”象征高耸入云的山峰,仅余一握之地与天空相连,形象地描绘了山之高峻。接下来,“我来神骨自飘然”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登高时的轻盈姿态,也暗示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
“影移隐隐烟霞里,身在亭亭日月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景色的缥缈与壮阔。诗人的身影在烟霞缭绕中若隐若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他置身于日月之间,既显出山的高度,又赋予了时间的永恒感。
“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颠。”最后两句则将视角拉近,描绘了山脚下青葱的树木和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峰。诗人站在山巅,脚下是寒冷的树梢,眼前是苍翠的群峰,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山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