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桑集

游心太古初,得句万物表。

平生一樽酒,寂寞三径小。

有琴不张弦,正以知音少。

伊予挹残芳,道心炯相照。

北窗清梦长,山间自啼鸟。

吾欲问先生,天阔白云杳。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心游荡在远古之初,诗句跃然万物之上。
一生中,我仅有一杯酒,陪伴着我这狭小的幽静小径。
虽有琴却未弹拨,因为知音难觅。
我独自欣赏残余的芬芳,道心如明镜般照见彼此。
在北窗下,我做着长长的清梦,只有山间的鸟儿作伴。
我想向先生请教,但天空广阔,白云飘渺,难以寻觅。

注释

游心:心神游荡。
太古:远古。
得句:创作诗句。
万物表:万物之巅。
一樽酒:一杯酒。
寂寞:孤独。
三径小:狭小的小径。
有琴:有琴却。
张弦:弹奏。
知音少:知音难觅。
伊予:我。
挹:欣赏。
残芳:残余的芬芳。
道心:内心的道义。
炯相照:明亮地照见。
北窗:北边的窗户。
清梦长:清闲的梦境。
山间自啼鸟:山中的鸟鸣。
先生:尊称。
天阔:天空广阔。
白云杳:白云飘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余观复的作品,名为《读柴桑集》。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句。

"游心太古初,得句万物表":这里的“游心”意味着心灵的漫步与探索,“太古初”则是指最为原始、古老的时代。通过这两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和自然界深刻理解的渴望。“得句万物表”则显示了诗人在阅读柴桑集时,获得了对万物之理的洞察,每一个字句都能触及事物的本质。

"平生一樽酒,寂寞三径小":这两句话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情景。“平生”指的是平凡的一生,“一樽酒”则是象征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态度。三径,即隐士居住的小巷子,这里形容的是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淡然。

"有琴不张弦,正以知音少":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高洁。琴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艺术载体,但这里“不张弦”说明诗人并不随意弹奏,而是因为懂得音乐之美的人太少,不愿轻易展示。

"伊予挹残芳,道心炯相照":这两句中,“伊予”即指诗人自己,“挹残芳”则是说诗人珍惜那些尚存的美好事物。接下来的“道心炯相照”,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事物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北窗清梦长,山间自啼鸟":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情境。“北窗”常常象征着冷清和孤寂,“清梦长”则是说诗人在寂寞中寻得一份超然的安宁。山间的鸟鸣叫,是自然界的声音,与诗人的内心有着共鸣。

"吾欲问先生,天阔白云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智慧和精神世界的追寻。“吾欲问”意味着诗人想要询问那些已经达到更高境界的“先生”,即古圣先贤或是心灵导师。接下来的“天阔白云杳”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通向宇宙深处的情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余观复对生活、艺术和精神追求的独特看法和情感态度,是宋代文学中一篇充满哲理与审美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2)

余观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伯成(其二)

风雅不可复,亦乃世代然。

君看黄初语,已减河梁篇。

神思透溟涬,至宝辞雕镌。

党欲剩著语,不如寂无言。

形式: 古风

寄伯成(其一)

昔别青梅酸,今来黄叶堕。

叶堕却归根,窗隙见驹过。

大巧亦自然,小智空琐琐。

一言取封侯,千金贾奇祸。

达人知倚伏,去就无不可。

天公亦可为,妙用正在我。

形式: 古风

梅花引

耨银云,锄璧月,栽得寒花寄愁绝。

阳和一点来天根,春满江南谁漏泄。

珊瑚作树玉为肤,沉水熏香檀吐屑。

野桥横,寒涧洁,斜梢舞破屋角烟,老树压残墙角雪。

风流不肯王谢俦,孤高尚笑夷齐劣。

萧然与俗最无缘,此话难明向谁说。

绝爱西湖君,暗香浮动月黄昏。

亦爱东坡老,竹外一枝斜更好。

二仙去矣花寂寥,著语压花花不倒。

谁能淡笔传其真,谁能楚语招其魂。

参横月落兴未了,三叫花神闻不闻。

花影摇摇情默默,冷透吟脾醒醉魄。

问渠桃李岂知春,西抹东涂受春役。

自然香,无色色。

谯楼角动霜初飞,萧寺钟鸣天欲白。

披衣绕遍树头行,判断人间风月国。

形式: 古风

游虎邱

才出阊门望虎邱,马行冲雨上扁舟。

绿杨碧草沿溪岸,白水青苗满稻畴。

云雾黯然方润溽,山林蕞尔自清幽。

吴王邱墓分无所,英气犹依剑石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