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人为己学,深旨妙隐微。
三复尚絅章,服膺愿无违。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一)尚絅堂》。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古籍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昔人为己学”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先贤之学的尊崇与自我修养的重视。"昔人"指代古人,他们的智慧和学问是后人学习的对象,"为己学"则表明了诗人认为这些知识需要深入理解并内化于心。
接着,“深旨妙隐微”一句描绘出先贤之学的深奥与精妙。"深旨"指的是古籍中的深意和真理,而"妙隐微"则形容这种深意不仅是表面的,更有更为细腻、更难以言传的内涵,需要读者去慢慢体会。
诗人通过“三复尚絅章”一句展示了自己对于这些学问的不断研读和钻研。"三复"意味着多次反复阅读,而"尚絅章"则是说尽管如此,仍然觉得不足以完全领悟其中的奥秘。
最后,“服膺愿无违”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智慧的敬仰和自愿遵循的决心。"服膺"意味着内心深处的认同与接受,而"愿无违"则是说诗人愿意终身不背离这些学问,不使自己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敬重和自我修养的坚持,以及对知识深度领悟的追求。通过这四句,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谦逊,也能窥见到古代学者们对于学问探究的严肃态度。
不详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寒梅只自芳,野水有馀清。
山空岁云暮,妙意相发明。
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
德人一题品,愈觉风味高。
扁舟横薄莫,渺渺蓼知秋。
家山有江湖,何必赋远游。
我家湘水滨,年年赋徕服。
君家百亩田,晚岁千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