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新城宰

野花香细绿阴成,风著征衫暑尚轻。

流水有声如学语,乱山无数不知名。

柘林叶尽蚕初熟,麦陇人行雉不惊。

少驻篮舆聊问俗,儿童亦说长官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野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绿荫成片,微风吹过,仿佛为远行的衣衫带来一丝凉意。
溪水潺潺,如同初学说话的孩子,低声呢喃,无名的群山连绵起伏,一片宁静。
柘树叶子落尽,标志着蚕开始结茧,麦田间行人走过,鸟儿也不受惊飞起。
我停下篮舆暂作停留,随意询问当地风俗,孩子们也称赞当地的官员清廉公正。

注释

野花:乡村野花。
香:香气。
细:轻微的。
绿阴:绿色的树荫。
风:微风。
征衫:远行人的衣服。
流水:溪流。
如学语:像孩子学说话。
乱山:众多的山。
无数:无数个。
不知名:未命名的。
柘林:柘树丛。
叶尽:叶子落尽。
蚕初熟:蚕开始结茧。
麦陇:麦田。
雉:野鸡。
篮舆:竹轿或手推车。
聊问俗:随便问问风俗。
儿童:孩子们。
长官:官员。
清:清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村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情。首句“野花香细绿阴成”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夏时节野花盛开、树木浓荫的美丽景象。“风著征衫暑尚轻”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季节有所准备,但仍感受到一丝凉意。

接下来的“流水有声如学语,乱山无数不知名”让人仿佛听到溪流潺潺之声,如同孩子学习说话一般自然而纯真。诗中的“乱山”形容山势错综复杂,不可胜数,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却又难以命名。

“柘林叶尽蚕初熟,麦陇人行雉不惊”则是对农事的细致描写。柘林中的桑叶已经转绿,表示养蚕的时节已到;而麦田里的人们行走自如,即便遇到了野兽,如雉,也毫不惊慌。

最后,“少驻篮舆聊问俗,儿童亦说长官清”表达了诗人在乡间短暂停留,与当地百姓交流,询问乡里的风土人情。连孩子们也谈论着地方官吏的廉洁,这不仅反映了一个美好的社会景象,也是对这一时期政治环境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柔和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乡村生活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和谐、清廉官吏的赞赏。

收录诗词(27)

万俟绍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呈印主学

君世通城我石城,不堪两处总烽尘。

向时未快披云愿,今日同为避地人。

襟宇光风无尽藏,杯盘夜雨有馀春。

唤回十载槐黄梦,欲借灵槎去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陆墓寺

距城才五里,野景自萧然。

塘水清环寺,窑烟黑翳天。

市多沽酒旅,桥列卖鱼船。

欲酹宣公冢,渊陵几变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杰阁

杰阁倚空阔,身高眇万山。

栋云飞缥缈,檐铁闹虚闲。

地步氛埃外,天威咫尺间。

好风吹笑语,馀响落人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饯友宰丹阳

昔曾觇吏事,不是小规模。

万象胸中布,全牛眼底无。

迅雷推敏速,片月对清孤。

铁瓮城边邑,今番凋瘵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