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居弟子班行,公登台辅,我滞江湖,本期共济艰难,迭荷提撕,造席私干无个事;
一身系天下重望,君子景从,小人争嫉,斯世凭谁毁誉,待蠲恩怨,盖棺公论有千秋。
此挽联以沉稳的笔触,描绘了对张之洞先生一生功绩与人格的深切缅怀。上联“十年居弟子班行,公登台辅,我滞江湖,本期共济艰难”中,“十年”与“登台辅”的对比,凸显了张之洞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成就,而“我滞江湖”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与之并肩奋斗的遗憾。通过“本期共济艰难”一句,不仅展现了两人共同面对国家困境的决心,也暗含了对张之洞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赞誉。
下联“一身系天下重望,君子景从,小人争嫉”则进一步揭示了张之洞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他一人所承载的,是整个国家的厚望,君子们纷纷追随,而小人们则因嫉妒而产生纷争。这种描述既是对张之洞人格魅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的深刻洞察。
最后,“斯世凭谁毁誉,待蠲恩怨,盖棺公论有千秋”则将视角转向历史的长河,提出在世时的评价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终,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这句话不仅是对张之洞一生功过是非的总结,也是对后世评判人物时应秉持公正态度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深情地回顾了张之洞的一生,更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对历史公正性的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责任与历史评价的独特见解。
不详
英雄不尽销沉,听骇浪惊涛,终古尚余横槊气;
文字无非假借,与江风山月,放怀聊慰谪官心。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祖训衍家传,愿奕叶承先启后,蒸尝勿替,千秋俎豆炳湖山。
盛业匡时,与高平涑水同符,一代勋猷光史册;
易名垂范,继河间仪徵之后,千秋德望播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