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楚宫梦断寻无路。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

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向子諲的作品,名为《踏莎行》。从诗句来看,整个词作充满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感情的深刻表达。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一句,以“霭霭”形容早晨的云雾朦胧,给人一种柔和、细腻之感。春天万物复苏,诗人用“矜春态度”来描绘春日的风采,那种生机勃勃、姿态优美,让人不禁沉醉其间。

"楚宫梦断寻无路"一句,则带有一丝哀愁。这里的“楚宫”,常用以喻指古代美女或历史遗迹,诗人梦断寻找无从,而那份渺小的情感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显得无依无靠。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借着美酒来忘却烦恼,却不料愈发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这里的“尊酒”与“新愁”,反映出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不尽长江,無边细雨"一句,以“不尽长江”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而“无边细雨”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愁氛围,给人一种无尽的哀伤感。

"只疑都把愁来做"一句,是诗人对前述情景的一种总结。这里的“只疑”,表达了词人对于自己情感的怀疑和不确定性,而“都把愁来做”则是他将这些情绪全部化作诗歌。

"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一句,则转换了一种豁达的情怀。诗人似乎已经放下了前面的忧伤,选择了随遇而安的态度,以“西山”与“东湖”作为他心境变化的空间背景。

总体来看,这首词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从哀愁到豁达的情感转变过程。诗人在其中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表现出了面对无常世事时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四)

浅浅妆成淡淡梅。见梅忆着傍妆台。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么回。

千种恨,百般猜。为伊怀抱几时开。

可堪江上风头恶,不放朝云入梦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十一)绍兴戊辰岁闰中秋

明月光中与客期。一年秋半两圆时。

姮娥得意为长计,织女欢盟可恨迟。

瞻玉兔,倒琼彝。追怀往事记新词。

浩歌直入沧浪去,醉里归来凝不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二)宣和己亥代人赠别

斗帐欢盟不计年。谁知蓦地远如天。

何曾一霎离心上,怎得而今在眼前。

鱼不断,雁相连。可无小字寄芳笺。

薄情已是抛人去,更与新愁到酒边。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三)宣和己亥代人赠别

说著分飞百种猜。泥人细数几时回。

风流可惯曾孤冷,怀抱如何得好开。

垂玉箸,下香阶。凭肩小语更兜鞋。

再三莫遣归期误,第一频教入梦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