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送周休生应试

六月生秋晓日霞,东人摇指望仙槎。

词从太乙分青火,笔就凌霄吐彩花。

橡木久芬韩峤丽,凤皇一啸舜庭华。

笙歌鸣鹿周家雅,易水声高有伯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立秋日送周休生应试》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与情感。首句“六月生秋晓日霞”巧妙地将六月与秋天的晨曦相联系,通过“霞”字渲染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凉意的氛围,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下来,“东人摇指望仙槎”一句,借用了仙槎(传说中能通向仙境的船)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周休生赴试的期待与祝福,希望他如同乘仙槎一般,能够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词从太乙分青火,笔就凌霄吐彩花”两句,运用了神话中的太乙星君和凌霄殿的意象,赞美周休生的才华横溢,他的文辞如同太乙星君所赐的青火般闪耀,笔下所出的文章则如凌霄殿中绽放的彩花,绚丽夺目。这不仅是对周休生个人才能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

“橡木久芬韩峤丽,凤皇一啸舜庭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周休生才情的赞誉。橡木象征坚韧不拔,韩峤丽则指韩愈的文学成就,这里暗喻周休生的才华如同韩愈一样,历久弥新;凤皇一啸,则是用凤凰的鸣叫比喻周休生在考场上的出色表现,如同凤凰展翅,光彩照人。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周休生的个人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深厚期望。

最后,“笙歌鸣鹿周家雅,易水声高有伯牙”两句,以古代雅乐和音乐大师伯牙的典故,表达了对周休生应试时的祝福。笙歌鸣鹿,意味着周休生的应试过程将充满和谐与优雅;易水声高,则暗示他的才华将如同伯牙的琴音一样,响彻云霄,赢得广泛赞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周休生的深情厚谊,也传达了对知识、才华和理想的崇高追求。

收录诗词(550)

林熙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萧得侍养毕出山(其一)

方从通籍主恩新,伏阙宁依白发人。

天地忽教王鲤跃,山园亦为蔡椹春。

熊和劳苦真无憾,鸡骨栖迟未厌贫。

负土功行今甫满,圣人曾己忆忠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萧彦得侍养华出山

为报春晖陇树阴,友生强起出山林。

百年不尽思亲泪,万里长悬恋主心。

白露沾衣催客棹,苍生引领望朝簪。

甘泉正直辽烽急,愿弼商家作傅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戊午海啸歌

吾今搔首叩青天,天道洪濛绾地轴。

风伯繇来任卷舒,雨师元自泽禾谷。

甜味九州海若藏,东南万里鱼龙伏。

三灵效顺各有司,阴阳燮理端可卜。

云何去岁偶喧传,喧传今岁为岁恶。

厉鬼青妖春夏生,忆前戊午咸觳觫。

秋来溽暑愈非常,郁郁如焚为最酷。

八月四日乱云飞,水气纷纷成黪黩。

海上叫号鸟雀呼,蜃窟蛟宫亦反覆。

三更燐火挟雄风,雄风催雨变陵谷。

须臾地震数摇床,须臾天涌频翻屋。

昆虫鳞甲共穿林,百雉垣墙如破竹。

稼穑顿淹万顷田,丘园胥假百年木。

仓皇欲济无津梁,牛羊男女空驰逐。

估客闽商问水滨,舟人渔子葬鱼腹。

蔽江臭秽不堪闻,顾瞻山河景非昨。

可怜海澨千万家,为问谁家得全族。

孑遗无处觅鹪鹩,涕泪惟云求半菽。

似此乾坤何等时,度之鬼神亦应哭。

吾今问天天好生,地原载物焉忍毒。

岂是天地职无为,不任三灵宅四隩。

三灵即是古三公,三公不备阴阳错。

如欲民瘼达九阍,岂可因噎废耳目。

如欲补救起疮痍,惟在六卿倡九牧。

年来旱潦信有之,无如今岁愁万斛。

语云得民在得心,可令剜厥心头肉。

因思旋转在至尊,何以得邀先赐复。

复思萧条遍九州,更愿推恩蠲税榷。

君不见周家一悟雨反风,当日依然岁大熟。

又不见重译来朝胡为哉,海不扬波效封祝。

形式: 古风

送李别驾咸陵代觐(其一)

河梁尊酒沸江东,满道旌旗拥竹筇。

岭外孤城原是凤,君家一驾自如龙。

清风帝里誇三户,赤日天门步九重。

十尺丰姿应赐问,为陈海啸涕无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