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属于风格雄浑、意境辽阔的山水田园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和个人英雄气概的展现。
“小烦上相领元戎,潭府千年一日雄。” 这两句描绘了潭帅(即潭州,今湖南长沙)宏伟壮观的景象,上相可能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而“元戎”则是对潭府历史悠久、雄伟气势的一种形容。整体上,这两句营造了一种威严与庄重的氛围。
“镜样洞庭那得浪,身为天柱不须峰。” 这里借用了洞庭湖如同明镜一般平静的景象,以及作者自身如同天地间不可或缺之柱的自信。这里的“镜样”描写了水面平滑如镜的宁静,而“身为天柱”则表达了一种不依赖于外在山峰支撑,自有主见和力量的豪迈情怀。
“子房富贵云相似,中立安危国与同。”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强调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自己如同古代忠良辅佐之才——子房(即张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起富贵荣华和国家安危的重任。
“帝恐我公招不出,那时虚左到今冬。” 这最后两句表达了君王对这位潭帅才能的忧虑,以及自己虽然暂时处于闲暇之中,但仍怀抱着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期待。这里的“帝恐”显示了皇帝对于人才使用的迫切需求,而“我公招不出”则表明作者虽被赋予重任,目前却未能施展才华。“那时虚左到今冬”暗示了一种时间流转中的耐心等待和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英雄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