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黄州墨迹后

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舂。

圣人怀馀巧,故为万物宗。

世有斲泥手,或不待郢工。

往时王黄州,谋国极匪躬。

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

九鼎安盘石,一身转孤蓬。

浮云当日月,白发照秋空。

诸君发蒙耳,汲直与臣同。

形式: 古风

翻译

挖掘土地和砍伐树木,智慧比不上机械的力量。
圣人拥有剩余的巧妙技艺,因此成为万物的主宰。
世间也有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不一定非得等待郢都的大师。
从前的王黄州,为国家操劳尽心尽力。
早晨的建议傍晚就可能过时,许多人避开他的锋芒。
像九鼎安稳在大石上,我独自漂泊如孤蓬。
浮云遮蔽日月,白发映照秋空。
各位只是刚刚启蒙,但汲取真理的决心与我相同。

注释

机舂:比喻机械的力量,这里指工具的效率。
馀巧:剩余的巧妙技艺,指圣人的智慧。
斲泥手:技艺高超的手艺人。
郢工:郢都的著名工匠,代指技艺精湛的人。
匪躬:极尽全力,不遗余力。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重器,此处比喻重要地位。
孤蓬:孤独的飞蓬,形容漂泊无定。
诸君:各位,指听者。
发蒙:启蒙,开始学习。
汲直:汲取真理,追求正直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中,黄庭坚以掘地和断木为例,表达了对智慧与工具巧妙结合的赞赏,认为圣人因其余巧而成为万物的主宰。他提到世间有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不一定需要像郢工那样出名的工匠,暗示了技艺精湛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提及王黄州,一个深思熟虑、鞠躬尽瘁的政治家,他的谋略深远,但不幸的是,他的建议往往来不及实施就被众人避开。王黄州的命运如同九鼎安稳于磐石,而他自己却漂泊不定,如同孤蓬。岁月如流,他的白发映照秋空,显示出人生的沧桑。

最后,黄庭坚以“诸君发蒙耳,汲直与臣同”收尾,意在说王黄州的见识和正直不阿的精神,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他的品性与自己相同,都追求真理和公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王黄州的才智和品格,表达了对忠诚无私的高尚情操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题韦偃马

韦侯常喜作群马,杜陵诗中如见画。

忽开短卷六马图,想见诗老醉骑驴。

龙眠作马晚更妙,至今似觉韦偃少。

一洗万古凡马空,句法如此今谁工。

形式: 古风

题石恪画机织图

荷锄郎在田,行饷儿未返。

终日弄鸣机,恤纬不思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阮]韵

题石恪画尝醋翁

石媪忍酸喙三尺,石皤尝味面百摺。

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

形式: 七言绝句

题刘法直诗卷

往日刘随州,作诗惊诸公。

老兵睨前辈,欺诋阮嗣宗。

才卿望长卿,岁数未三百。

岂其苗裔耶,诗句侵唐格。

慨然古人风,乃作逐客篇。

朝廷重九鼎,政欲多此贤。

虎豹九关严,漂零落閒处。

空馀三百篇,不随夜台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