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菩萨蛮》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竹林景象。诗中以“新篁移得筼筜种”开篇,巧妙地将新长的竹子与筼筜(一种竹子)相提并论,暗示了竹子的生长与变化。接下来,“亭亭碧玉阶前耸”,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台阶前挺拔而立的姿态,犹如碧玉般晶莹剔透,展现出竹子的高洁与坚韧。
“吟就付琅玕”一句,将竹子比作琅玕(古代传说中的美石),暗示竹子不仅外形美丽,更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韵味,值得人们吟咏品味。“枝柔不任镌”,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竹枝的柔软,不宜刻划,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和不可侵犯的纯净。
“舞风兼浴露”描绘了竹子在风中轻盈起舞,仿佛沐浴在露水之中,展现出竹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原恃春阴护”,表达了竹子依赖于春天的阴凉环境生长,暗示了竹子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的顽强。“自有凤凰栖”,借用凤凰这一象征吉祥的鸟儿,来赞美竹子的高雅与尊贵,同时也寓意着竹子能够吸引贤士和志同道合之人的聚集。
最后,“野烟时复迷”一句,以烟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朦胧的美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自然环境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