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突兀石痕古,苍茫字画分。
千秋谁辨此,我辈发奇闻。
逸势翻龙篆,精光动斗文。
秦碑与汉鼎,摛写徒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在游览员常寺时所见之景,以石痕和字画为切入点,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诗人通过“突兀石痕古”和“苍茫字画分”,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接下来的“千秋谁辨此,我辈发奇闻”两句,表达了对古代遗迹的赞叹以及对探寻历史奥秘的渴望。
“逸势翻龙篆,精光动斗文”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刻或碑文的精美与气势,仿佛龙篆在翻腾,斗文在闪耀,充满了动感与艺术魅力。最后,“秦碑与汉鼎,摛写徒纷纷”将视角拉回历史,提到了秦碑和汉鼎,强调了这些古代文物在历史记载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在后世被不断书写和传颂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美,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详
自幼好学,立志为大儒。正德十一年进士。授行人。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时称泉州三狂。累官为副都御史总督两广。擒获活动达三十年之李金、倪仲亮等。又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镇压蜡尔山苗民龙许保起事。学宗程朱,攻击王阳明良知之说。有《小山类稿》
偶尔寻幽去,藤萝小径通。
野花深烂漫,涧水细玲珑。
不作悲秋赋,还横短笛风。
云根有仙诀,安得命飞鸿。
地僻经过少,山空草木深。
展书时一读,乘兴复登临。
红绿暂时景,高卑万古心。
此中真意思,莫遣更浮沉。
晚凉欹枕罢,振策复山行。
冉冉云穿袖,迢迢谷递声。
平原天际尽,孤屿海中明。
忽觉襟期远,呼觞坐自倾。
月华流㝢县,静夜此山中。
寂历无人会,孤高几处同。
秋声藏远树,物色度虚栊。
预恐星河落,徘徊小院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