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玉楼春(其一)送赵判官

阳关声里催行色。马惜离群人惜别。

入怀风月记衔杯,迎步溪山供散策。

阴飙断渡江吹白。晴壑吞云天放碧。

悬知诗兴满归途,三四野梅开的砾。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别离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句“阳关声里催行色”设置了一个急促的氛围,仿佛听到了边塞传来的号角声,提醒着行者快速启程,这既是外界的声音,也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着,“马惜离群人惜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马儿不愿离开它的同伴,而人们也难以割舍彼此。这里通过“惜”字,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愫,这种对分离的不忍,是诗歌中常见的人性化描写。

第三句“入怀风月记衔杯,迎步溪山供散策”,则是诗人在别离之际,对美好时光的一种回忆和留恋。这里的“入怀”与“迎步”均暗示了一种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情景,而“记衔杯”、“供散策”则是在这种情境中所进行的美好时光的延续。

第四句“阴飙断渡江吹白。晴壑吞云天放碧”,通过对气候和自然景观的描述,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情怀。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阴霾与明朗两个不同的天气状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显示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心境的开阔。

最后,“悬知诗兴满归途,三四野梅开的砾”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旅途中仍旧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而“三四野梅开的砾”则是他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期待与珍视,梅花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这里或许也寓意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152)

石孝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 字:次仲
  • 籍贯:江西南昌
  • 生卒年:1166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玉楼春(其二)

寻春误入桃源洞。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驼得动。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龙吟

旧游曾记当年,凤城雨露开晴昼。

端门发钥,御炉烟暗,宫花影覆。

帝念民劳,俾乘轺传,暂临牛斗。

散阳和四照,春光万井,来小试、调元手。

职业才华竞秀。汉廷臣、无出其右。

九重眷倚,频虚槐鼎,争迎衮绣。

爽气西山,绿波南浦,酿成芳酒。

趁锋车未到,霞觞共祝,百千长寿。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其二)赵倅生辰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

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

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

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

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

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

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五)

高情邈云汉,长揖谢君侯。

脱遗轩冕,簸弄泉石下清幽。

心契匡庐猿鹤,泪染固陵松柏,一衲且蒙头。

风月感平发,魂梦绕神州。漾一叶,横孤管,去来休。

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

点检诗囊酒碗,抬贴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回望碧云合,相伴赤松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