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二)

奇哉一灵叟,那顿许吺吺。

风起引箜篌,迷子争头凑。

设使总不是,虾蟆张大口。

开口不开口,终是犯灵叟。

欲识个中意,南星真北斗。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寓言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首先,“奇哉一灵叟”一句,直接点出了一位智慧超群的老者形象,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接着,“那顿许吺吺”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老者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力之深,仿佛能洞察一切细微之处。

“风起引箜篌,迷子争头凑。”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风比作引导者,箜篌象征着某种智慧或启示,而“迷子争头凑”则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寻求智慧时的急切与渴望。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人类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设使总不是,虾蟆张大口。”这一句通过假设的方式,引入了对错误认知的反思。虾蟆张大口,可能象征着盲目自信或自以为是的状态,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谦逊和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开口不开口,终是犯灵叟。”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行动与思考之间的关系,指出即使开口说话,如果缺乏正确的思考和理解,最终也会触犯到真正的智慧。这不仅是对言行一致的提醒,也是对深入思考价值的肯定。

最后,“欲识个中意,南星真北斗。”以“南星真北斗”作为比喻,表达了在复杂世界中寻找真正方向的重要性。南星和北斗都是指引方向的标志,这里的“个中意”指的是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指导,强调了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描述和比喻,探讨了智慧、真理、追求与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如何找到正确方向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8)

师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其三)

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

事已成,意已休,此个从来触处周。

智者聊闻猛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

形式: 偈颂

师亲写版牌云(其一)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若欲去影留身,不知身影常虚。

身影从来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拟憎凡爱圣,生死海里常浮。

形式: 六言诗

师亲写版牌云(其二)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有物密救人,争奈人不知。

形式: 古风

偈颂六首(其一)

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

拟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

形式: 偈颂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