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秧黄槁百泉枯,龙骨声中泣老夫。
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苦旱》描绘了一幅干旱严重、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春秧黄槁百泉枯",生动地刻画了春天本应生机盎然的田野,此刻却因干旱而稻秧枯黄,泉水干涸,满目荒凉。"龙骨声中泣老夫",以龙骨比喻枯竭的泉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悲痛和自身老迈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后两句"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则揭示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农民宁愿饿死也不愿看到秋收时还要被官府催逼缴纳赋税,流露出对官府苛政的不满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元代社会苦旱之下的民生疾苦和底层人民的挣扎。
不详
大圭,姓廖氏。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闭门藏拙久云林,俎豆诸贤愧此心。
珍重形骸外相见,春风尘壁下桐琴。
玉立清标不受尘,闭门寒趣自生春。
东山兴尽归来后,一树梅花对病身。
世涂差狭道难行,独负文章一代名。
旧日著书无恙不,人间千载子云生。
铁石平生一寸心,如何西望亦沾襟。
丛林元气关公等,不说钟期莫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