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谒五坡祠》由明代诗人王绍元所作,通过描绘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人文关怀。
首句“丞相忠魂何处招?”以问句开篇,引人深思,将读者带入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之中。接着,“纲常九鼎系山腰”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国家大义比作支撑国家根基的九鼎,置于崇山峻岭之间,形象地表达了其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百年事去公方饭,千里师行恨未销。”这两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历史人物生前事迹的回顾,也是对其身后影响的延续。百年过去,历史人物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千里之外,师长们的教诲与精神仍在激励后人,遗憾与怀念之情难以消散。
“血染燕尘应化碧,气吞海若已随潮。”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哀悼。血染燕尘,象征着历史人物为国捐躯的英勇牺牲;气吞海若,比喻其豪迈气概如同大海般广阔无垠。随着历史的潮流,这些英雄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流传。
最后,“荐芳哭尽英雄泪,枯木寒云暮又朝。”诗人以自己的情感投射,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荐芳祭奠,泪水如雨,仿佛枯木在寒云中迎来又一个日出与黄昏,寓意着英雄的精神虽逝,但其影响与光辉却永存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展现了对忠诚、正义与英雄主义的崇高颂扬,以及对历史传承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