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二绝(其一)

投老还家髀肉消,霜天何处换金貂。

一樽帝所欢犹在,翻恐醒来尚寂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失题二绝》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归家的情景,以及对往昔官场生活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投老还家髀肉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归家后,身体逐渐消瘦的景象。“投老”即晚年,“髀肉消”则暗示了诗人不再有为官时的忙碌与劳累,身体随之消瘦。这一句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了诗人从官场到归隐生活状态的转变。

次句“霜天何处换金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金貂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标志性的装饰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霜天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寻找曾经佩戴金貂的时光,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辉煌岁月的追忆与留恋。

第三句“一樽帝所欢犹在”,转而描述了诗人与皇帝共饮的欢乐场景仿佛依然存在。这既是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回忆,也可能是对某种理想或美好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一句,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曾经与君王共享欢愉时刻的怀念。

最后一句“翻恐醒来尚寂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模糊的担忧。诗人担心一旦醒来,就会发现自己仍处于孤独与寂寞之中,无法再回到那些充满欢愉与荣耀的日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孤独感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晚年对过往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境遇变化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失题二绝(其二)

楚国曾闻照乘珠,间因齐盗取为娱。

人亡人得何须计,端有龟肠恨晚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子椿五首(其一)

会次定多古语,笔端无复时流。

肮脏若非投分,崎岖肯共经丘。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次韵子椿五首(其二)

昨夜中秋好月,今朝类试终场。

遥想客窗对酒,未知野饭同堂。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次韵子椿五首(其三)

踏碎琼瑶聊步,行陪笑语多时。

一段难逢佳事,五篇消得新诗。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