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抚军座送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注释

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
客:指庾登之和谢瞻。
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
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
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
百卉:百草。
腓:草木枯萎。
爰:于是。
履霜节:指九月。
饯:设酒食送行。
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冒:覆盖。
倏:忽然,疾速。
洲渚:水中陆地。
缅邈:遥远的样子。
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乖违:违背,分离。
瞻夕:傍晚。
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
离言:离别之辞。
聿:语助词。
悬车:黄昏之前。
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
判:判然,分别。
旋驾:回车。
迟迟:缓慢的样子。
回舟:归去之舟。
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
遗:遗落,消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离别之情。首先,“秋日凄且厉”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肃杀,"百卉具已腓"则是说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接着“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展示了诗人在秋天踏着霜冻,登上高处准备回家,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传达了一种离别前的预备。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秋天的寒冷,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表达了河岸与水面相隔,而风和水也各自不同,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也是对离别之情的隐喻。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诗人在傍晚时分享受着美好的宴席,但离别的话语却充满了云中的悲伤。"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描绘了一幅早上飞走的鸟儿到了傍晚又回来的情景,而诗人则在收拾着车上的余晖,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离别之苦。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这两句表现了告别后的分手和各自返回的场景,同时诗人的内心充满了不舍与犹豫。最后,“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则是通过目送离去的船只,以及对无尽变化的自然界的情感寄托,表达了一种深长的离别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秋天送别的凄凉与悲壮,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深刻。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飞龙篇

芝盖翩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秋胡行

歌以咏言。大魏承天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应诏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

命彼掌徒,肃我征旅。朝发鸾台,夕宿兰渚。

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望城不过,面邑不游。仆夫警策,平路是由。

玄驷蔼蔼,扬镳漂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

西济关谷,或降或升。騑骖倦路,载寝载兴。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

爰暨帝室,税此西墉。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形式: 四言诗

离友诗

灵鉴无私。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