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漂泊天涯怎了。秋雨秋风偏早。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声声云表。
还突过、蝉哀蛩悄。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如何是好。
听鹃后、添番烦恼。
这首词《剔银灯·闻雁》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章钰所作,以“闻雁”为题材,抒发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独与忧愁。
词的开篇“漂泊天涯怎了”,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处境与心境——远离家乡,四处漂泊,难以自解。紧接着“秋雨秋风偏早”,描绘出秋天特有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词人将自己比作在沼泽中挣扎多年的鸟儿,又或是曾经栖息于繁华的上林苑中的鸟儿,如今却无处安身,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声声云表。还突过、蝉哀蛩悄。”云层之上,传来阵阵哀鸣,仿佛是远处的蝉与蟋蟀的低语,它们的声音虽小,却能穿透寂静,触动人心。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增强了词的意境。
“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词人以雁南飞的场景自喻,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他不愿为了生计而计较得失,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与对远方的思念。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词人在漂泊中,题写的文字已成残破,挥毫时也感到迟滞,他想寻找一位知音共赏美景,却无人可寻。这句表达了词人渴望交流与理解的心愿,以及面对孤独时的无助感。
最后,“如何是好。听鹃后、添番烦恼。”词人在听到杜鹃的啼叫后,心情更加沉重,增添了几分烦恼。杜鹃的叫声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哀愁,此处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在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忧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不详
好片欢场容易变。浑不似、落花芳甸。
几番风雨几番霜,枉省识、春人面。
微生甘被牛羊健。惊到处、碧燐红燹。
尽他风雨尽他霜,尚入梦、春晖恋。
涤笔银河,祗娇孙、婉娈能令公喜。
楼船倚晓,为貌朱霞天际。
东风嫁杏,恍先兆、上林妍使。
曾细把、儿女英雄,话向认春轩底。而今老彭谁比。
只真花不落,灵根还寄。
秾华梦醒,笑仿砚云传婿,留香岁晚,最心折、雁峰樵子。
凭借取、冰玉风流,证成画旨。
雪无声,风有力。今日隋堤,并少伤心碧。
不恨羌儿还弄笛。但恨寒雅,露宿由谁恤。
李衣殷,嵇锻寂。无分攀条,愁煞长亭客。
但愿樵斤休浪及。更愿春回,叶尚垂垂出。
沈沈党帐倩谁听。还吼天鲸。
一声声把闻根破,风严月悄霜清。
不厌故香残烛,替他急鼓疏铃。唤回春梦佛多情。
棒喝皆惊。雕盘虎啸相高下,肯为细响铮铮。
荡得阴霾渐碎,催教霁旭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