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严子陵先生祠

当年应诏即辞回,垂老青山一钓台。

自是子陵有高节,因知光武是雄才。

君臣义重终难泯,故旧情深两不猜。

千古桐江江上水,至今谁不重低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严子陵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与汉光武帝刘秀之间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当年应诏即辞回,垂老青山一钓台”,描绘了严子陵年轻时响应朝廷召唤,却在年老时选择归隐山林,独享钓鱼之乐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严子陵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他对于官场的淡泊和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

颔联“自是子陵有高节,因知光武是雄才”,通过对比,赞扬了严子陵的高尚情操,并且肯定了汉光武帝的雄才大略。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品质与政治才能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

颈联“君臣义重终难泯,故旧情深两不猜”,进一步探讨了严子陵与汉光武帝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严子陵最终选择了归隐,但两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并未因此而消逝,反而更加深厚。同时,这也体现了严子陵对旧友的深情厚谊,即使在归隐之后,也不曾对过去的友情产生过任何猜疑或后悔。

尾联“千古桐江江上水,至今谁不重低徊”以桐江的流水为喻,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的长久怀念。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人们仍然会不断地回顾和思考严子陵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这不仅是对严子陵个人形象的赞美,也是对高尚人格和真挚情感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及其与汉光武帝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君臣关系以及友情价值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5)

钟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人。为梧州府学训导,主持桂林书院。正德时历南京贵州道御史,尝刷卷四川,谏帝迎生佛,请停采木,蜀人德之。嘉靖时,谪沔阳通判,官至思恩知府。卒年八十五

  • 字:景旸
  •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送湛内翰使交

多年风采注重华,此日恭承宠命加。

莲炬夜迎归院骑,旌旗朝上使星槎。

尧封不尽要荒外,圣泽今覃渤海涯。

转旆道经梅岭过,高堂翘首喜还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书屏自励兼励诸子

圣道大无极,学之从何入。

无逾曾三省,兼与颜四勿。

勉勉七十来,全未见有得。

爰将书之屏,再策尚存力。

形式: 古风

将赴松潘谒江市元帝庙

庙貌中天起,旌旗北斗寒。

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

古路依村市,林霏湿客冠。

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将赴叙州谒江市庙

古庙龙蟠石径新,树环村店昼深深。

明朝草遍王程急,怀土忧时别后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