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阳和月亮为何如此匆忙,尘世间的苦难紧紧束缚。
仙女已经离去无处寻踪,只留下故乡的白鹿为伴。
仙人已离开,鹿儿失去家园,孤独地凝视着远方城市的晚霞。
直到现在,还听说有游荡的洞穴访客,夜晚在江边集市呼唤着平沙。
千棵长松在风中瑟瑟作响,仙宫近在咫尺却无人居住。
夜晚,那白鹿的鸣叫声消失何处?满山秋草中再也找不到它的足迹。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促促:匆忙。
尘世:人间。
苦局束:苦难束缚。
仙子:仙女。
无踪:无处可寻。
故山:故乡。
白鹿:白色鹿。
孤栖:孤独。
层城:远方城市。
游洞客:洞穴访客。
江市:江边集市。
松:长松。
萧瑟:瑟瑟作响。
仙宫:仙人的居所。
咫尺:很近。
鸣:鸣叫。
安在哉:在哪里。
秋草:秋天的草。
行迹:足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开篇“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表达了对时间飞逝和尘世牵绊的感慨。紧接着,“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则展现了一种美好的神话想象,其中仙子的离去留下了白鹿,成为仙界与人间交流的唯一线索。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以及现实中的孤独感受。仙人的离去,使得连那只白鹿都失去了家园,而诗人则是独自徘徊在高楼之上,凭栏远望,心中充满了怅惘。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这两句,通过对仙境的想象和传说中的游洞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夜晚在江边市场听到呼唤声,是不是也在暗示着一种寻求解脱的心情呢?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则是对仙境的一种描绘,长松成林,风吹过时发出萧瑟之声,而那曾经的仙宫,如今却人去楼空,没有半点脚印。

最后,“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则是诗人的疑问和对仙境存在的一种揭示。白鹿夜晚时分鸣叫,其安身之处是否依然在这片故山?而满山的秋草中,却没有任何足迹,似乎是在暗示着,那些神话般的存在已经远离了这个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苦难、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

我来访古。把尘襟、都付一声鸣橹。

笑把瑶觞波浩荡,却忆长鲸吞吐。

坐挹高风,骨清毛冷,不作嚣尘语。

客星何在,谩留遗像江渚。

试问泽畔羊裘,当时何事,笑禹弇宫武。

金印貂蝉谁不爱,只为汗颜巢许。

幸有高台,较他箕颍,未肯轻输与。

酒酣长啸,翩然谁共飞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秀野园

西京五亩园,花木秀而野。

坡仙作此诗,盛事记司马。

深夜独乐堂,气象极闲雅。

晚芳相元祐,勋名动夷夏。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题分宜上松晚香堂

魏公判相州,始作昼锦堂。

老圃秋色淡,自爱晚节香。

怡斋怀紫绶,得诰归故乡。

葺圃承祖志,构堂先庐傍。

命名仰前哲,阔步追遗芳。

人生随分定,鹏鴳自殊翔。

富贵任适志,馀暇聊徜徉。

譬彼兰与菊,托根花卉场。

荣枯有迟速,代谢从暄凉。

百年倏过半,须发各已苍。

多情感会别,聚散安可常。

非惟隔今古,况复阅兴亡。

何以消我忧,一醉万虑忘。

季子久颠沛,买臣早疏狂。

累累暮年印,得失宁相偿。

何如光霁时,呼客同举觞。

静中猿鸟乐,闲处日月长。

愿坚岁寒操,有如傲霜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望海潮

山连嵩岱,疆分齐鲁,济南自古多奇月。

魄堕英星,芒剪瑞□,来参汉主龙飞。仙露浥繁枝。

振家声赫奕,金印传龟。

一种春风,后园桃李自成蹊。淮堧暂弭旌旗。

庆歌浮绿野,人静圜扉。

梅破粉痕,柳回星眼,相将紫诏催归。玉勒晓骢嘶。

望天墀咫尺,香惹朝衣。

最好朱颜绿发,劝宴凤凰池。

形式: 词牌: 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