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以自然景象和禅宗理念为素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融入宇宙的禅意。"云山之姿,水月之像"描绘了大自然的空灵与变化,"大海之容,太虚之量"则象征着宽广无边的心境。"受也的的无心,应也头头离相"强调了接受事物时的无执无念,应对事物时不执着于表象。"随缘有照兮妙而不痕,彻底亡依兮空而不荡"进一步阐述了禅者顺应自然、无我无依的修行境界,行迹虽在,心境却如水月般清澈,既有所照见又无所滞留。
整首诗以写真画像为引,通过赞美禅师的形象,传达出禅宗追求的内心宁静与智慧,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空灵"与"寂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