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其二)

昆崙初凿破,大巧夺天真。

竹锁三更月,桃酣几度春。

山空闻鹤唳,溪远卜鸥邻。

为拂留题石,松摇露滴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昆仑山初次被开凿,大自然的巧妙被人类超越。
竹林在三更时分静锁月色,桃花醉了多少个春天。
山中空旷只闻鹤鸣声,溪流远方鸥鸟相伴为邻。
我为这片美景拂去石上的题字,松树随风摇曳,露水洒落身上。

注释

昆崙:指代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西方神山。
大巧:极大的巧妙,这里指人类的技艺。
天真:自然的原始状态,未经雕琢的美。
竹锁:竹林遮挡。
三更月:深夜的月亮。
桃酣:桃花盛开,比喻春意浓烈。
鹤唳:鹤的叫声。
卜鸥邻:鸥鸟作为邻居,象征清幽的环境。
拂:擦拭。
留题石:在石头上题字留念。
露滴身:露水打湿身体,形容环境清新。

鉴赏

这首宋朝程炎子的《山中杂诗(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居图景。首句"昆崙初凿破"以夸张手法,暗示了山势的险峻和开辟的艰辛,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接下来的"大巧夺天真"进一步赞美了山中环境的天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竹锁三更月"描绘了深夜竹林中月光斑驳的景象,静谧而神秘,"桃酣几度春"则通过桃花盛开,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这两句寓言了诗人在此处生活的宁静与岁月的流逝。

"山空闻鹤唳,溪远卜鸥邻"写出了山中的空旷与寂静,只有鹤鸣声回荡,溪流远方鸥鸟相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两句"为拂留题石,松摇露滴身"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愿意在石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任由松枝上的露水打湿衣衫,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恬静与诗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

程炎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梅

水边山脚友渔樵,梅欲窥人故故招。

树剥龙鳞黏碧藓,枝翘鹤膝糁红椒。

诗如老杜吟东阁,梦约逋仙过断桥。

好待月窗清影瘦,传他神子上生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四安舟中

多行三两日,犹在四安舟。

天正当寒夜,人偏作远游。

风高云叶动,江阔浪花浮。

会得幽閒趣,唯应是白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其三)

掀髯一笑倚危阑,面面青山不厌看。

霜染丹枫秋色绚,日烘紫菊露痕乾。

鹊炉火慢熏龙脑,蟹眼汤新瀹凤团。

回簇绛纱城郭晚,老梅吹角雁拖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其二)

一祷心香雨便晴,万家和气酿成醺。

时方入到昭亭路,风已吹开叠嶂云。

话向禅中参冷淡,心于静处息纷纭。

麦畦邂逅长沮语,想彻黄堂亦喜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