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杂感(其三)

江南花鸟久彫残,谁向桑田拾玉丹。

闻道重楼起天末,海风吹尽不知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姚浚昌的《海门杂感(其三)》描绘了一幅江南凋零与远方壮丽景色对比的画面。首句"江南花鸟久彫残",以江南的花鸟作为象征,暗示了时光流逝,美景不再,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谁向桑田拾玉丹"则借问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失落,"玉丹"可能象征着珍贵的记忆或理想。

接下来的两句"闻道重楼起天末,海风吹尽不知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重楼起天末"描绘出远方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与前文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希望和生机。然而,"海风吹尽不知寒"又暗示了即使有远方的壮丽,也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因为海风带来的寒意似乎直达心灵深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江南与天边景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46)

姚浚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门杂感(其四)

身出淮阴旧将家,腰弓臂箭听胡笳。

无端独上狼山顶,射得孤鸿落远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季峰寺观瀑布龙潭作歌

山忽飞行水忽止,谁为大块主张弛。

神斤鬼斧削不成,走石流砂皆可喜。

破舟侧卧藏大壑,古盂偃仰沈潭底。

银汉年年仰面看,只今知在深山里。

白龙喷沫怒幽阻,触断崩厓拔地起。

若教变酒浇磊块,想注腹中亦如此。

妙境从来不可求,扁舟十过今游始。

忽里瞿唐三百里,五月悬涛瀑相似。

坐疑天公压浊世,倒翻海水洗尘滓。

飞雪奔雷又入眼,一瞥惊魂卅年矣。

头颅与水争洁白,世路崔嵬生尺咫。

何似仙人绿云中,俯视五岳丘垤尔。

大巧无心奚足怪,奇处纷拿如黍累。

归来寻磴望瀑源,佛阁僧堂半荆杞。

增减谁知千劫过,古今聚貉一丘比。

请看石上满题名,十九询之骨同死。

相期信手掬神泉,共向人间伐毛髓。

形式: 古风

暮行东郊

日黄犹未落,众山生夕霏。

不知城郭远,渐觉烟树微。

老牸时一鸣,渔樵三五归。

即事感桔槔,慨焉思息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夜发黄村

城头戍鼓近残更,月黑天高玉斗横。

暗径野驼鸣铎过,远村深树见镫明。

中原何日东方旦,世路难期蜀道平。

见说燕南秋潦盛,正伤荍菽没官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