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不可扫(其二)

皓色一轮满,吟看独倚楼。

伊谁能扫月,使我不悲秋。

处处寒光共,娟娟素魄浮。

竹知空弄影,帚岂解驱愁。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

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月色为主题,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楼赏月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色的独特感悟。

首句“皓色一轮满”描绘了满月的明亮景象,皓色象征着月光的洁白与纯净。接下来,“吟看独倚楼”则点明了诗人独自欣赏月色的情境,通过“吟”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伊谁能扫月,使我不悲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问,谁能拂去这轮明月,让自己不再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

“处处寒光共,娟娟素魄浮”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美丽与清冷,月光如同流动的白玉,照亮了四周的寒冷与寂静。这里使用了“共”字,强调了月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竹知空弄影,帚岂解驱愁”将自然界的竹子与扫帚拟人化,竹子似乎在月下轻舞,为月色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而扫帚则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描述了月色下的露珠与云彩,露珠在月光下闪烁,仿佛是天空的眼泪;云彩则时隐时现,为月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变化。

最后,“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以雪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赞美与向往。门外的雪,或许只是虚幻的想象,而诗人却希望借此来表达对月色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面对季节更替、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月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际识归舟

日夕思天际,悠悠半掩扉。

扁舟缘底急,注目识君归。

帆外残鸦去,云边一叶飞。

立须兰棹至,细认藁砧非。

偻指思江路,牵儿上钓矶。

入门相劳问,赊酒趁鲈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饮酒拜浪婆

对饮敲铜斗,声声应浩歌。

频斟江上酒,亟拜浪中婆。

深浅倾浮蚁,低回舞短蓑。

白头高似屋,素袜想凌波。

江远如神在,杯长奈我何。

却怜独醒客,憔悴赋湘娥。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鹤引洗衣僧

独捲袈裟去,禅房半掩扉。

僧行随鹤影,鹤引洗僧衣。

振翼寻仙路,牵裳上钓矶。

老缁轻濯濯,白鸟亦依依。

浣涤元无垢,叮咛莫浪飞。

茶烟休更避,相伴月中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新诗改自吟

酷爱惊人语,诗坛独苦心。

吟成还自改,改罢又长吟。

四鍊传谁法,双声岂古音。

笔涂随句定,髭撚用功深。

过眼疵难掩,支颐吻欲噤。

身轻少陵集,商榷到于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