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一○○)

六龙齐驾得升乾,须觉潜通造化权。

真道每吟秋月澹,至言长运碧波寒。

昼乘白虎游三岛,夜顶金冠立古坛。

一载已成千岁药,谁人将袖染尘寰。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六条神龙共同驾驭,才能登上乾天之巅,必须深感暗中与自然法则相通。
修炼真道时,常在秋月下吟诵,话语深远,如秋水般寒冷而深沉。
白天骑着白虎游历仙岛,夜晚则头戴金冠站在古老的祭坛上。
一年修炼已成千年灵药,谁能将这仙丹带到人间沾染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修炼成仙的奇妙景象。"六龙齐驾得升乾,须觉潜通造化权"表达了道士乘着六龙之力直上青天,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相通,掌握了造物的玄妙。这两句充满了强烈的神仙气息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接着,“真道每吟秋月澹,至言长运碧波寒”则是描绘道士在深秋明月之下吟咏真理,其言辞深邃而又清新,如同流水般的智慧和冷冽的月光相得益彰。这里所谓“真道”,指的是修炼成仙的秘诀与宇宙大道。

"昼乘白虎游三岛,夜顶金冠立古坛"则是道士在日间骑乘着象征纯洁与力量的白虎,漫游于神山之巅;而入夜,则戴上尊贵的金冠,在古老的祭坛前进行某种秘密修炼。这两句通过对昼夜活动的描述,展现了道士在自然界中自由翱翔,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境界。

最后,“一载已成千岁药,谁人将袖染尘寰”则是指经过一年的修炼已经获得了长生不老的仙药,但这位仙者却无心于凡尘之事,不愿将自己的手袖沾染世俗尘埃。这里所谓“千岁药”,自然是指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象征着永恒与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士修炼成仙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神秘主义和宇宙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一○一)

谁知神水玉华池,中有长生性命基。

运用须凭龙与虎,抽添全藉坎兼离。

晨昏点尽黄金粉,顷刻修成玉石脂。

斋戒饵之千日后,等闲轻举上云梯。

形式: 七言律诗

七言(其一○二)

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

天纲运转三元净,地脉通来万物生。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

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形式: 七言律诗

七言(其一○三)

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

知君有道来山上,何似无名住世间。

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

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

形式: 七言律诗

七言(其一○四)

倾侧华阳醉再三,骑龙遇晚下南岩。

眉因拍剑留星电,衣为眠云惹碧岚。

金液变来成雨露,玉都归去老松杉。

曾将铁镜照神鬼,霹雳搜寻火满潭。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