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述路边见到的一辆牛车,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首句“由来得计在通津”,意为历来成功的策略在于畅通无阻的道路,暗含了对社会运行机制的肯定与期待。接着,“蚀尽冥冥古道尘”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的尘埃比作道路的污垢,被时间的流逝逐渐清除,象征着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犊子掣辕疲欲死”描绘了一幅牛拉车的场景,牛儿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疲惫不堪,几乎要倒下。这不仅是对动物劳动强度的直接描绘,也隐喻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最后一句“须知作俑是椎轮”,则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作俑”在这里比喻制造苦难,而“椎轮”则是古代车轮的一种形状,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苦难的根源。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改善现状的深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