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

饥寒逼腐儒,颠倒作奇想。

长安远于日,无故思一往。

曾闻丈夫雄,咫尺视天壤。

岂知适千里,三月费劳攘。

为装迫旦暮,无乃太卤莽。

萧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壮心摧,低徊转悒怏。

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结束上高堂,回迟更千虑。

苦心发欢颜,但道舟楫具。

小儿不知愁,牵衣乞同去。

不忍与明言,多方使之误。

送行杂亲朋,刺刺语及暮。

风争雨渐稠,篙师发微怒。

郎今何多谈,明日谁与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离家远行的儒士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准备过程。诗中的主人公面对着饥寒的压迫,却怀揣着对远方的向往,这种矛盾的心理跃然纸上。他想象着长安的遥远,却无法抑制自己想要前往的愿望。诗中提到的“丈夫雄”可能象征着对理想和成就的追求,而“咫尺视天壤”的对比则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接着,诗人描述了准备远行的过程,时间紧迫,行动显得有些匆忙和草率。在家中,他整理行装,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犹豫。诗中的“壮心摧”表达了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家庭的不舍。他试图安慰家人,但又不忍心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家人误解,以此来减轻离别的痛苦。

最后,诗中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亲友们的叮咛和担忧,以及即将启程时的风雨交加,都增加了离别的沉重感。诗的结尾以疑问的形式收尾,“郎今何多谈,明日谁与诉?”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展现了离别前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也有对家庭和现状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的担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生活的无奈。

收录诗词(24)

惠周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从赤城至国清寺

千山万山渺何处,塔影层层国清路。

斜阳林外送微风,布袜萧然蹋云去。

寺外澄潭一镜圆,连漪倒浸青苍山。

长松蜿蟺落潭底,白日疑有蛟龙眠。

泉声曲折引我入,菩提一树高摩天。

庞眉老僧可人意,为我扫石开禅关。

匏樽酌茗荐瓜果,野味足洗官庖膻。

坐来庭径转岑寂,修竹杳窱闻清猿。

北窗跂脚许高卧,冰簟荫借青琅玕。

始知物外即幽旷,化城何必离人间。

念昔平生俱道长,行骖劫劫无停鞭。

三年席帽客京国,口识甘苦难为言。

今岁崎岖浙东道,水浮陆走行三千。

人生如此竟何为,空使惨戚凋朱颜。

誓从今日抉尘网,山深林密行盘桓。

桃花流水跣足渡,嵬峨半醉来参禅。

形式: 古风

赠维扬顾书宣

维扬顾子文章雄,渡江问我清溪东。

入门一见便惊绝,袖底诗卷光熊熊。

造次手揽读未遍,齿牙陡觉生清风。

君言学诗二十载,前后正变差能穷。

人生眉眼不自见,愿以妍丑烦青铜。

余时怵惕未敢荷,君才何健词何恭!

吾身贫贱困荆棘,窃弄笔墨吟三冬。

一言落纸与俗忤,口排吻击轰儿童。

迩来读书但自省,得失岂暇争鸡虫。

闻君议论复感发,如瞽得相行有筇。

君才趫捷实倍我,何以属我相磨砻。

得闻君善我必劝,若遇我过须君攻。

昌黎韩子昔有语,终始相合如駏蛩。

君今别去正秋暮,得句幸寄南飞鸿。

形式: 古风

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

谁剪明霞散山曲,千枝万枝红簌簌。

五家合队丽人行,杜老瞢腾看不足。

聊凭杯酒添春酣,乌帽欹斜尚可簪。

客路心情似春雨,晚来和我梦江南。

形式: 古风

再赋一首示耑木及同游诸子

西勾之西花为国,晕碧裁红斗颜色。

杏花今岁开独迟,不共棠梨作寒食。

嫣然一笑破寺中,恰似诗人在迁谪。

嬉春宝马空当当,尽是看红不看白。

杨朗爱惜携酒过,花栏日底相婆娑。

清香泥人著裀席,酒鳞泻影摇红波。

花如有情解留客,到手莫负金叵罗。

春风去矣绿阴合,明日花老君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