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行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形式: 古风

翻译

边疆道路断绝无人行,胡人骑兵深夜侵入凉州城。
汉军士兵四处拼死抵抗,一夜之间丧失了陇西的土地。
驱赶我们的边民去胡地,让他们放牧牛羊吃谷物。
去年在中国养育的子孙,如今却穿着皮衣学说胡人的语言。
谁能再派遣像李轻车那样的勇将,收复凉州归于汉家领土。

注释

陇头:边疆。
路断:道路阻断。
胡骑:胡人骑兵。
夜入:深夜侵入。
格斗死:拼死抵抗。
尽没:全部丧失。
边人:边疆居民。
胡中去:被驱赶到胡地。
散放:放牧。
禾黍:谷物。
中国:中原地区。
毡裘:皮衣。
胡语:胡人的语言。
李轻车:历史上著名的勇将。
收取:收复。
汉家:汉朝领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沦丧、民族融合的历史场景,充满了悲凉和无奈。"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直接抒写了边疆战乱的紧急情势,表现出战争对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接下来的"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则透露出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冲突的悲剧。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中的"我"字表明诗人可能是站在汉族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了被异族征服后不得不融入胡人社会的无奈。"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则更深化了这种民族同化的过程,反映出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改变。

最后两句"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似乎在发出一种哀求或是期待,有人能够复兴汉族的力量,将失去的疆土重新纳入汉人的统治之下。这不仅是一个英雄期待的问题,也是在问整个民族复兴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乱与民族融合的描写,展示了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小さ和无力,同时也在寻求民族复兴的可能。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卧疾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

形式: 古风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

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

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

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形式: 排律

咏怀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夜怀

穷居积远念,转转迷所归。

幽蕙零落色,暗萤参差飞。

病生秋风簟,泪堕月明衣。

无愁坐寂寞,重使奏清徽。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