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挚所作的《忆灵泉山寄龚辅之谏议丈》,通过描绘灵泉山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首联“不到灵房二十年,背依丛岭面平山”,开篇即以时间跨度和空间方位勾勒出灵泉山的地理位置,二十年未至,背靠密林,面向平缓的山峦,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
颔联“风吹桧柏周遭雨,地蹙冈峦寸尺烟”,进一步描绘了灵泉山的自然景象。风吹过桧柏,带来阵阵雨意,地面被烟雾缭绕,仿佛寸尺之间都弥漫着云雾,展现出山中雨后清新的景象,以及山峦在烟雨中的朦胧美。
颈联“合有高亭临绿筱,恨无长甃引清泉”,表达了诗人对于灵泉山美好景致的想象与期待。想象中,山中有高高的亭台,临水而建,周围绿竹环绕,却遗憾没有长渠引清澈的泉水,增添了几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以及对灵泉山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携筇占得频来往,谁似香山白乐天”,诗人自比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表达了自己对灵泉山的频繁探访,以及对能够像白居易那样享受山中生活、远离尘世喧嚣的渴望。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灵泉山的喜爱之情,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泉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