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至城南归饮师竹处为消寒初集

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

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

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

遥塔萎其下,尘埃齐超拔。

地宽眼倍明,云冻天犹阔。

朗朗不辞行,风微吹觱栗。

欲汲雪一瓯,烹茶疗枯渴。

茅舍有人家,叩扉呼不出。

有客沽旧醅,今夕乐举杯。

高轩面园圃,菜绿分叶肥。

汲汤佐新笋,釜沸响轻雷。

瓶笙清如洗,炉小火初围。

美人来席前,数点报红梅。

酒肠欣得煖,仙骨翩不归。

何以酬妙景,门外雪又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踏雪至城南,与友人共赏雪景,饮酒暖身的场景,充满了冬日的静谧与温馨。

首句“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则引入了友情的温暖,朋友在雪中相约,共同欣赏雪景,这份情谊显得格外珍贵。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势的高耸入云,仿佛直插云霄,给人以壮丽之感。“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美丽与纯净,宛如雕刻而成的玉石,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遥塔萎其下,尘埃齐超拔”将远处的塔楼与近处的山峰对比,突出了塔楼的高耸与山峰的超拔,营造了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地宽眼倍明,云冻天犹阔”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表现了雪后大地的开阔与天空的辽远。

“朗朗不辞行,风微吹觱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雪中漫步的情景,虽然天气寒冷,但心情愉悦,不畏风雪。“欲汲雪一瓯,烹茶疗枯渴”表达了诗人想要品尝雪水煮茶的渴望,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茅舍有人家,叩扉呼不出”描绘了诗人寻访友人的场景,虽然未能直接相见,但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温暖。“有客沽旧醅,今夕乐举杯”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雪夜相聚,共享美酒的欢乐时刻。

“高轩面园圃,菜绿分叶肥”描绘了友人家中的环境,园圃中绿意盎然,蔬菜茁壮成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汲汤佐新笋,釜沸响轻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烹饪美食的过程,既有生活气息,也富有诗意。

“瓶笙清如洗,炉小火初围”描绘了室内环境的清新与温暖,瓶中的香气如同洗涤心灵,炉火初燃,营造出一种舒适而温馨的氛围。“美人来席前,数点报红梅”则引入了女性角色,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浪漫。

“酒肠欣得煖,仙骨翩不归”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饮酒畅谈,身心俱暖,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愉悦状态。“何以酬妙景,门外雪又飞”则以雪景作为回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踏雪、赏雪、饮酒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温暖、自然的壮丽以及生活的美好,是一幅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画面。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其一)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

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

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

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

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形式: 古风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其二)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

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

池小凝薄冰,玲珑水一方。

一拳起白鹭,惊散双鸳鸯。

同侪畏清冷,入室薄衣裳。

几砚炙犹冻,盆梅疏欲僵。

终日苦袖手,远道思不忘。

相持一樽酒,与对明月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消寒二集用洛翘师竹均(其一)

短檐消残雪,冰柱几许长。

炙砚苦觅句,十指寒欲僵。

朋来促膝话,泉烹新笋香。

夜寒愁壶冻,行酒屡停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消寒二集用洛翘师竹均(其二)

喜晴快雪天,翰墨證夙缘。

酒气达指甲,山影罗几筵。

片片落诗卷,清出笔豪巅。

愿为生花管,春风生眼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