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日日无堪只叹嗟,谁教九日事豪华。

寂寥难落方山帽,烂熳先开野菊花。

闻道鹓鸾趋镐燕,忍将鸿雁听边笳。

古来感慨今朝甚,苦雨凄风助我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每天都在感叹,为何要在重阳节如此奢华
在寂静中难以戴上方山帽,只有野菊花独自开放
听说凤凰鸟飞向京都,却忍受着边疆的胡笳声
自古以来,今日的感慨更深,苦雨凄风更添我的哀愁

注释

日日:每天。
无堪:无法承受。
只叹嗟:只是叹息。
谁教:为何让。
九日:重阳节。
事豪华:过着奢华的生活。
寂寥:寂静。
难落:难以戴起。
方山帽:古代隐士常戴的帽子。
烂熳:盛开。
野菊花:田野间的菊花。
闻道:听说。
鹓鸾:古代比喻贤臣的凤凰鸟。
趋镐燕:飞往京都。
鸿雁:大雁。
边笳:边境的胡笳声。
古来:自古以来。
感慨:感慨。
今朝:今日。
甚:更深。
苦雨凄风:苦涩的雨和凄冷的风。
赊:增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九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首句“日日无堪只叹嗟”,直接抒发了诗人每日都难以承受的哀叹,揭示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谁教九日事豪华”一句,暗指昔日重阳节的热闹繁华已不再,对比现今的寂寥,流露出对往昔欢乐的怀念。

“寂寥难落方山帽,烂熳先开野菊花”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方山帽象征着隐逸的生活,而野菊花的盛开则暗示了自然的冷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闻道鹓鸾趋镐燕,忍将鸿雁听边笳”借典故表达对朝廷人事变动的感慨,鹓鸾喻指贤臣,镐燕则代指宫廷,鸿雁则象征在外征战的将士,边笳声则渲染了边疆的战乱气氛,诗人感叹自己只能忍受这样的边塞之声。

最后两句“古来感慨今朝甚,苦雨凄风助我赊”,直抒胸臆,感慨古今相似,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都有许多令人感伤之事。苦雨凄风的天气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使得这份感慨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借用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情感深沉,意境悲凉。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宴李德充中大家次韩三十六丈韵作

重阳风雨每凄凄,物色今年得所期。

赐第好贤多骥子,三山酌酒过鹅儿。

红楼尚想吹箫夕,碧树今誇出日枝。

我与韩公殊辈行,门阑感旧泪俱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陪韩三十六丈大夫集李德充家再蒙赋诗相似谨次韵攀和

丈人邂逅共悲凄,九日芳樽敢有期。

感慨既能追壮士,欢欣复自学群儿。

菊憎紫蕊侵黄蕊,萸愤南枝胜北枝。

萧史高楼幸登眺,但惭清唱手空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二十二弟获金印

季也获金印,籀文秦不如。

情知非鬼篆,恨不识天书。

池静龟游罢,庭閒鹊斗馀。

春风还旧物,疏俊独怜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二月二日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