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尽日衡门闭,苍苔一径新。
客心非厌静,悟道不忧贫。
白屋悬尘榻,清樽忆故人。
近来疏懒甚,诗债后吟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尽日衡门闭,苍苔一径新"表达了诗人每天都关闭大门,享受着庭院中苍苔覆盖的小路带来的新鲜感受,展示出一种与世隔绝、自在悠然的情景。
"客心非厌静,悟道不忧贫"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即便是身为客居之身,也不嫌弃寂静,更不会因为物质上的贫困而感到忧虑。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白屋悬尘榻,清樽忆故人"中的"白屋"可能是指简陋的居所,而"悬尘榻"则暗示了长时间无人打扫的迹象。"清樽"意指未饮尽的酒,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孤独而又怀旧的情怀,他在悠闲中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好友。
最后两句"近来疏懒甚,诗债后吟身"表达了诗人近日来心绪散漫,无心于词章之创作,但同时也暗示着他对未来的诗歌创作有所期待和承诺,这里的"诗债"是指尚未偿还的文学才华。
整首诗通过简约的语言和意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一种生活哲学。
不详
东汉官员。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去世。著有《牟子》二卷
闲客幽栖处,潇然一草庐。
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按剑心犹壮,琴书乐有馀。
黄金都散尽,收得邺侯书。
寂寥荒馆下,投老欲何为。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闲云长作伴,归鹤独相随。
才薄知无用,安贫不自危。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
不见凤皇尾,谁识珊瑚鞭。
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卜筑藏修地自偏,尊前诗酒集群贤。
半岩松暝时藏鹤,一枕秋声夜听泉。
风月谩劳酬逸兴,渔樵随处度流年。
南州人物依然在,山水幽居胜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