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中老人

芦中人易老,不复刺渔船。

悲歌采薇蕨,归卧西山巅。

山路幸险巇,足音少人传。

气衰筑难击,不如弄云烟。

骨瘦薪难卧,不如枕清泉。

清泉涤尘襟,云烟幻眼前。

忧思能伤人,谁禁迟暮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芦苇丛中的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芦中人易老”,点明了老人的孤独与岁月的流逝,暗示其生活远离尘嚣,与世隔绝。接着“不复刺渔船”一句,表明老人放弃了世俗的劳作,不再涉足繁忙的渔事,选择了一种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

“悲歌采薇蕨,归卧西山巅。”这里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以“采薇蕨”象征老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归卧西山巅”则表达了老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山路幸险巇,足音少人传。”山路的崎岖险峻,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而“足音少人传”则暗示老人的孤独与寂寞,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困扰,反而从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气衰筑难击,不如弄云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可能不再适合激烈的活动,于是他选择了与自然界的云烟为伴,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宁静。

“骨瘦薪难卧,不如枕清泉。”老人身体消瘦,难以承受沉重的负担,不如将自己置于清泉之畔,让心灵得到洗涤与滋养,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清泉涤尘襟,云烟幻眼前。”清泉的流动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云烟的变幻则寓意着世界的广阔与无常,老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与超越。

“忧思能伤人,谁禁迟暮年!”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忧愁的反思与对老年时光的感慨。老人认为忧虑与烦恼会伤害人的身心,而面对生命的终结,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这既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芦中老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切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8)

汪洪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鼠渡江

江北鼠,口衔尾,结伴成群满沙觜。

飞尘满野,烈日在天。江北农人,忧心如煎。

江南稻秧齐,沃土不须雨。同类渡江,适此乐土。

楚豫稻粱,堪足天下。

今年不雨春复夏,估不开仓谷添价。

鼠乎鼠乎,勿食禾黍。禾黍食尽,及尔同死。

形式: 古风

翁履冰

东家粟红,西家粲白。借贷空归,羞见河伯。

河伯羞尚可,一家待我举烟火。

河水生骨胶渡船,携孙伛偻行难前,谁知河心冰不坚。

狐狸隔岸看堕水,枯桑槭槭酸风起,绥绥欲渡愁其尾。

狐愁濡尾,翁与孙尚能履耶?

形式: 古风

纪岁珠

鸳鸯鸂鶒凫雁鹄,柔荑惯绣双双逐,几度抛针背人哭。

一岁眼泪成一珠,莫爱珠多眼易枯。

小时绣得合欢被,线断重缘结未解。

珠累累,天涯归未归?

形式: 古风

怀黄扶孟

从来经易水,谁不念荆轲。

有客自驱马,秋风正流河。

回头山色远,直北角声多。

日暮思乡井,踟蹰发浩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