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名为《次槎江》。诗中描绘了诗人半月间在槎江边的吟咏与赏景,展现了对太平盛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半月讴吟多胜赏”,点明了诗人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在槎江边吟诗作赋,享受着美好的景色。这里的“胜赏”不仅指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包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满足。
接着,“太平处处共时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感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和谐与繁荣,这种幸福感是普遍存在的。
“江山又极登临目,图画天开杳霭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他站在高处,眺望着壮丽的江山,仿佛眼前的景色是一幅展开的画卷,在缥缈的云雾中显得格外生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江山比作画卷,将云雾比作天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