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社会惨状。"沟中人啖尸,道上母抛儿",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饥饿和绝望,人们为了生存甚至不得不以死尸为食,母亲在生死关头只能舍弃自己的孩子。"有眼何曾见,无方能疗饥",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悲愤,即使有眼睛也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饥饿无法用任何方法缓解。
"干戈未解日,风雪正寒时",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无情,连风雪也为这苦难增添了凄冷。最后,诗人以"归向妻孥说,毋嫌朝食糜"作结,流露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即使生活艰难,每天的粥食也是来之不易的安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