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潜圣

公车待报凡几年,萧生罢去心浩然。

盐渎野中寻旧隐,扬子江头呼渡船。

太湖波浪湿秋天,洞庭橘柚生红烟。

马踏新霜吴岭外,猿啼小雪建溪边。

关西夫子虽迟暮,行笑行吟正安步。

菑川海上牧羊儿,亦说公孙放豚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王潜圣》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王潜圣时的场景与心境,以及对友人未来旅程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首句“公车待报凡几年”,以“公车”代指朝廷,暗示友人等待朝廷任命或回应的时间之长,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期待交织的情绪。“萧生罢去心浩然”,则描绘出友人离开官场后的豁达与洒脱,虽有离别的伤感,但更多的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盐渎野中寻旧隐,扬子江头呼渡船”,这两句展现了友人离开官场后,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情景。在盐渎的田野间探寻往日的隐居之地,在扬子江畔呼唤渡船,既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自在生活的憧憬。

“太湖波浪湿秋天,洞庭橘柚生红烟”,通过描绘太湖的波涛与洞庭山上的橘柚,营造了一幅秋日江南的美丽画卷,暗含着对友人旅途美景的赞美与祝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心情愉悦的美好愿望。

“马踏新霜吴岭外,猿啼小雪建溪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自然风光,马蹄踏过新霜覆盖的吴岭,猿猴在小雪覆盖的建溪边啼叫,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壮美,也寓意着友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关西夫子虽迟暮,行笑行吟正安步”,这里以“关西夫子”比喻友人,即使年岁已高,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行走在旅途中,笑语欢歌,从容不迫,展现出一种老而弥坚、乐享人生的境界。

“菑川海上牧羊儿,亦说公孙放豚去”,最后两句以两个典故结尾,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菑川海上牧羊儿的故事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公孙放豚则是对友人能够像公孙弘一样,即便在晚年也能有所作为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场景描绘,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寄张文潜

不知今之人,谁识张县尉。

勿问胸中事,但看面上气。

所谓人英者,正是斯人辈。

前年南郭中,文酒日夜会。

一从舍我去,忽忽再逾岁。

今兹岁且尽,为子吟不睡。

起坐却就枕,伸头出纸被。

约是三四更,老老抱双脚。

此时吟正酣,声调不可却。

春风起淮东,须臾到嵩洛。

往往入子家,但子眠不觉。

子觉将奈何,声尽情思多。

上东门外路,洛水生春波。

还我大松来,不用寄诗歌。

形式: 古风

代简呈通理察院

去年过时花未红,今年过时春未融。

春未融时得子来,吟翁面上生春风。

吟翁近来成白颔,种种头毛无一半。

唯有胸中气未衰,更得公来激吾懦。

形式: 古风

送诗僧严上人

日晚孤云飞,故山在何处。

八月凉秋时,正望江头去。

定无尘埃气,清风与白露。

形式: 古风

送端叔(其一)

端叔上马去,巷口马头转。

我唤端叔时,端叔急回面。

记取此时意,莫使落风埃。

上东门外水,正望楚州来。

此水一来不复见,不及黄沙塞头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