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二)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只如灵云见桃花,毕竟是见非见。

玉兔挨开碧海门,金乌啄破琉璃殿。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思维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句话首先提出了对“见”的深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事物,往往被我们的主观意识所影响,因此所谓的“见”并非纯粹的客观认知。这句诗引导我们思考,真正的“见”应当超越表面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接下来,“只如灵云见桃花,毕竟是见非见”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灵云见桃花,表面上看是视觉上的感知,但实质上,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和理解。这里的“见非见”强调了超越表象的深层认知,即在见到事物的同时,也见到了事物背后的意义和真理。

“玉兔挨开碧海门,金乌啄破琉璃殿”这两句则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玉兔象征着月亮,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和谐;碧海门则是通往内心深处的门户,暗示着探索自我和宇宙奥秘的过程。金乌代表太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光明;琉璃殿则是精神世界的象征,表明了通过内心的觉醒,可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光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智慧,引导读者从日常的感知中超越出来,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和宇宙真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觉醒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43)

释月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三)

布袋头,今日结。上三星,下半月。观著重添眼中屑。

没理会,易分别。

若要通身冷汗流,嚼碎通红块生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四)

诸佛的旨,诸祖玄机,分明觌面为提持。

是汝诸人,因甚觑著眼如眉。易填巨壑,难满漏卮。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五)

佛祖格外机,衲僧向上著。

著眼觑不是,举步踏不著。拟之即差,不拟尤错。

是汝诸人,九十日如鹰在韝,如鱼在箔,有甚快乐。

山僧今日出手,为诸人解拈去缚。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十六)

横十尺,竖十尺。潦倒鞠多尊者,三千里外斫额。

形式: 偈颂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