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岩

春波饱微绿,斗柄涵虚明。

方舟贯岩腹,鹅鹳相酬鸣。

仰窥穹窿顶,宛转百怪呈。

仅馀鳞甲碎,不见头角狞。

下闯清泠渊,演迤万顷澄。

但同鱼鸟参,勿遣蛟龙惊。

抉苔抚奇篆,倚棹看题名。

三将标殊勋,自与山不倾。

谁与赘小筑,政恐山灵嗔。

南洞更幽绝,仙佛依峥嵘。

太虚可为室,岂复资栾楹。

乳泉助茗碗,中有冰雪清。

何须骖鸾去,此即白玉京。

鼎来不速客,抱琴忽逢迎。

爱此无弦曲,岩溜同一声。

为君洗尘耳,唤我诗魂醒。

祗恐白衣至,好句亡由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湖水微微泛绿,北斗七星映照着天空
大船穿过岩石间的缝隙,鹅和鹳互相鸣叫
抬头仰望天空,各种奇特景象展现
只剩下破碎的鳞片,看不见凶猛的头角
向下深入清澈的深渊,水面广阔而平静
只愿与鱼鸟相伴,别惊动蛟龙
剥开青苔抚摸奇异的石刻,倚着船桨阅读题名
三位将领各有特殊的功绩,他们的存在使山川稳固
谁能在此建个小屋?恐怕山神会生气
南洞更加幽深,仙佛栖息在险峻之地
天空如此广大,怎能再用房屋装饰
甘甜的泉水助我品茗,茶如冰雪般清冽
无需骑凤飞升,这里就是仙境白玉京
不速之客的宝鼎带来,怀抱古琴突然相遇
喜爱这无弦的乐曲,山泉的潺潺声与之共鸣
为你洗净尘世疲惫,唤醒我的诗灵感
只怕白衣仙人来访,美好的诗句无法形成

注释

春波:春天的湖水。
微绿:微微泛出绿色。
斗柄:北斗七星。
涵虚:映照天空。
方舟:大船。
鹅鹳:鹅和鹳。
穹窿顶:天空的顶部。
峥嵘:险峻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

春波饱微绿,斗柄涵虚明。方舟贯岩腹,鹅鹳相酬鸣。

诗人首先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水波荡漾,映射着淡淡的绿意,而星空之中,斗柄显得格外清晰。接着,方舟穿梭于岩石之间,鹅鹳在此起舞,声响回荡。

仰窥穹窿顶,宛转百怪呈。仅馀鳞甲碎,不见头角狞。

诗人仰望着天然的洞穴,洞内结构奇特,百态纷呈,却只余下一些残破的鳞片,没有看到完整的龙形,这或许象征着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下闯清泠渊,演迤万顷澄。但同鱼鸟参,勿遣蛟龙惊。

诗人继续探险,进入清澈见底的深渊之中,水流蜿蜒,广阔无垠,但他只愿与鱼鸟为伴,不想惊扰蛟龙,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抉苔抚奇篆,倚棹看题名。三将标殊勋,自与山不倾。

在这片古老的岩石上,诗人轻抚着苔藓,靠坐在古木之下,观赏那些刻在树干上的题字。这里提到的“三将”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人物,他们或许曾在此留名,但诗人自己与这山同在,却不受世间功名的影响。

谁与赘小筑,政恐山灵嗔。

诗人询问着,这座小巧的建筑是谁所为,而又担忧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引起山中的神灵的不满。

南洞更幽绝,仙佛依峥嵘。太虚可为室,岂复资栾楹。

随后,诗人描述了一处更加隐秘的洞穴,那里仙佛共存,这个地方本可以作为修行的所在,但又何须去追求那些世俗的装饰呢?

乳泉助茗碗,中有冰雪清。何须骖鸾去,此即白玉京。

这里诗人提到了乳泉,它帮助洗涤茶碗,泉水之中蕴含着冰雪般的清凉。在这样的环境里,何须去追寻那些虚幻的仙境呢?这本身就是一处纯洁如白玉的仙境。

鼎来不速客,抱琴忽逢迎。爱此无弦曲,岩溜同一声。

诗中突然提到鼎,这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但这里却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不需急于待客。而当诗人抱起琴来,忽然迎来了某种灵感,他爱上了这种无需弦线即可演奏的声音,因为它与山间的溪水之声融为一体。

为君洗尘耳,唤我诗魂醒。祗恐白衣至,好句亡由成。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为你清洗掉那些世俗的杂念,唤醒他内心的诗意。但他同时也担忧,那些穿着简单白衣的人可能会到来,从而打断这份宁静,使得美好的诗句无法完成。

收录诗词(47)

李师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写真求赞者(其三)

十年红紫□,容易怨春园。

不向瓶中见,还从檐上看。

形式: 五言绝句

赠写真求赞者(其二)

行乐顿因人事懒,坐忘常觉世缘轻。

琴清临水容鱼听,篁暖当筵学凤鸣。

便道登仙岂欺我,芙蓉花绕桂林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赠写真求赞者(其一)

向□瓦砾怜□□,颇欲丹青结胜缘。

大似欠渠佳句在,不妨时复系渔船。

城东秀山不知数,城西新湖政自佳。

一春车马欠行迹,万斛尘埃装我□。

形式: 古风

龙隐岩

曾榜武夷九曲,何如桂岭七星。

水石小容螭隐,烟云长带龙腥。

形式: 六言诗 押[青]韵